1、这篇文章讲的就是一位渔民顺着溪流一直走,最终迷了路来到一片桃林,桃林很大很美,而且没夹杂一颗其他的树。
2、等到了桃林尽头也就是溪流的源头,发现有座山,山上有个口子微微透出了光,他好奇从那个洞口进去,开始很窄,等到走了几十步才开阔起来。
3、里面是一个非常和睦的村落,有良田、桑竹等等,连服装都完全一模一样,双方都很惊讶,交换了消息后才知这里人都是先秦时期为躲避战乱而隐居。
4、被款待了几天,这位渔民离开沿途做了标记,并禀告太守,太守再派人去找,但那些人都迷了路,只有一位隐士欣然前往,但似乎没有找到还很快就死了,此后就再也没人去找寻。
5、在魏晋时期,墓地的构造就是有小口,前窄后宽,古代人尤为重风水敬死亡,对于生活在这种地方是绝对忌讳的。
6、然后是沿途经过所遇到的那些植物,桃、竹、桑。
7、桃树,在古代有着辟邪的意义,能吓退恶鬼,就比如桃木剑。桑树,生命力极强,古人认为墓靠着桑树能庇佑后代。竹,在人死后一般都会放几片竹子在最下面。
8、还有更惊悚的,他们在里面过了五百年左右隔绝的生活,还能跟外人穿的一样,从他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里能看得出来没人出去过,那怎么可能?莫非是寿衣?
9、而且这么多年等于都是近亲产物了,既然没有一个畸形儿?从生物学来说都不可能啊!
10、最后,大家都找不到那个地方,就一个隐士高人去了以后回来就死了,那他找到没有?是不是被吓到了或是感染了?
11、这些地方如果连起来都指向了一个可怕的事实——所谓的桃花源,其实就是死人的所在。
12、我们再来结合各方面具体来看,陶渊明作为一个著名文人,其开创了田园诗派,渴望的是宁静、自由、祥和的生活。
13、可惜的是他生活在东晋,熟悉历史的都知道,那个年代跟这几个词完全沾不上边。
14、这篇‘散文’成于公元421年,他已经57岁了,已是多次辞官,那年正好是宋武帝刘裕称帝的第二年,陶渊明实在见证了太多。
15、北方异族战乱不休,南方也没好到哪里去,权臣拥兵自重,多处民乱,皇室跟门阀之间争夺权力,再到刘裕一路的杀伐,或许在陶渊明心中,唯有那片沉寂的墓地才能在这乱世之中称得上安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