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核武,美巨大转变 美核武遭网络攻击

社会热点2024-06-09 09:15:29未知

涉核武,美巨大转变 美核武遭网络攻击

据俄罗斯塔斯社8日报道,对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军控的高级官员普拉内·瓦迪关于核武器的言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回应说,美国应该停止破坏国际核裁军与核不扩散体系。此前,瓦迪在演讲中声称,美国可能会在未来几年部署更多战略核武器,以对抗中俄等美国的“对手”。

据路透社7日报道,瓦迪在对美国军控协会的演讲中声称,美国可能会在未来几年部署更多战略核武器,“如果对手的武库没有变化,我们可能会在未来几年达到一种程度,即在现有部署数量基础上需要增加部署数量。如果总统做出这一决定,我们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来执行”。瓦迪称,“如果那一天到来,我们将会决定需要更多核武器来威慑我们的对手”。

《纽约时报》称,近年来,美国官员不断说中俄等国家的“核威胁”,但这是白宫迄今为止最明确的公开警告,也将是一次“巨大转变”,表明美国将从军事现代化转向军备扩张。路透社提到,一年前,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曾称,美国没有必要为威慑中俄等竞争“对手”而增强核武库规模。



白宫国安委员会高级主任普拉内·瓦迪7日在军控协会发表讲话(视频截图)

对于美方的言论,塔斯社报道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告诉塔斯社,美国应反躬自省、致力于做正确的事情,应停止破坏国际核裁军与核不扩散体系、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和集体安全政策中的作用、为世界福祉采取负责任的行为。

报道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还说,美国拥有世界最大、最先进核武库,却顽固坚持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为别国量身定制核威慑,投入巨资升级“三位一体”核力量,在军控领域大肆“毁约退群”,强化北约“核联盟”,扩大与盟国的先进军事技术合作。

报道称,发言人还说,中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核武器,始终将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不参加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任何国家只要不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就不应该感到中国核武器的威胁。

延伸阅读:

媒体:以中俄为借口企图扩大核武库 美国真是臭不要脸



美方官员称美国有必要扩大核武库,图为导弹

直新闻:有美方官员宣称,考虑到所谓“中俄等国家的核威胁”,有必要扩大核武库,对此你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从实力对抗的角度,美国想要扩大核武规模,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指向中国,以所谓“中国日益增长的核威胁”作为理由,则是屎壳郎戴面具——臭不要脸。

第一,根据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数据,2024年,美俄两国拥有全球将近88%的核武器,其中美国共有5044枚核弹头,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1670枚,美国的核武库规模是中国的十倍以上。每年11月美国国防部发布涉华军事报告,谈到所谓“中国的核威胁”,只要那天我上班就会发篇文章,标题我都不带改的,那就是《美国:我的核武库是中国的10倍,但我感觉受到了中国的“核威胁”》。

第二,美国一边对于自身极为庞大的核武库避而不谈,另一边还无视中国自1964年成功研发核武器后,第一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言论;迄今为止,中国也是全球唯一不间断坚持该政策的有核国家。在不讨论核战略的情况下谈论所谓“核威胁”,更是耍流氓。事实上,中美之间有关核武器的认识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外界通常认为中国的核战略以“经典核威慑理论”和“不对称核威慑理论”为基础。

什么是“经典核威慑理论”?简而言之,在无法绝对摧毁其他国家二次打击核力量,同时无法确保100%拦截的前提下,对有核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难以避免让本国也遭受核打击,等同于自杀。这就像你是森林中埋伏的猎人,你开枪的同时也会中枪,那你还会开枪吗?因此核武器唯一的意义就是作为一种“防御性武器”,迫使不同的有核国家之间为避免两败俱伤而保持克制,也就是所谓的“纯粹威慑”。

那什么是“不对称核威慑理论”?这个概念由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1967年提出,强调核威慑不需要以核武库规模对等为基础,即不是说你有5000枚核弹头,我也要有5000枚,而是要有可靠的二次打击能力对敌国实际造成“不可承受的损失”。当时麦克纳马拉就认为,美国只要有能力摧毁苏联“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口,和一半到三分之二的工业生产能力”,就能达成有效的战略威慑。

所以建立某种进攻性的核霸权、追求某些人所谓“赶超美国的核武库规模”并不是中国人的认知逻辑。中国人发展核武器,是为了不受其他有核国家的威胁,为了不让核武器在国际博弈中成为一个有足够干扰性的因素。

与此同时,美国的核战略却相较于中国更加激进。迄今为止,美国政府从未在任何官方场合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且一再拒绝中方在有核国家之间建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协议的呼吁。克林顿政府时期在国家安全委员会担任国防政策和军备控制主任的史蒂夫·安德烈亚森对《纽约时报》表示,美国历届政府在这一问题上从未有过兴趣。2024年2月,中方再一次邀请美方进行核谈判,而美方仍旧态度冷淡,拜登政府在书面回应中甚至宣称“中方呼吁讨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一行为背后的目的令人怀疑”。

美国人完全看不到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防御性核战略,甚至刚愎自用地将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视为某种阴谋,认为中国发展核武器就是对美国的威胁,完全不管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换言之,中国有就是不行,美国有就是可以。

这已经不是我们第一次遇到美国如此傲慢且混账的逻辑了。2024年4月,美国财长耶伦指责中国政府大搞补贴,导致所谓“产能过剩”,另一边拜登政府出台《通胀削减法》,通过政府补贴刺激美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当时《纽约时报》就讽刺道,耶伦的指责无异于“Do as I say, not as I do”——美国人可以有政府补贴,中国人就不行;美国人可以有10倍于中国的核武库,中国人发展核武器就不行。



美国的核战略相较于中国更加激进,图为核弹头和美国国旗

直新闻:那我们该怎么理解美国的核战略?美国在与中国的核博弈上为何看似缺乏理性?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根源在于中美对于核武器的认识逻辑完全不同。正如我刚才所言,中国人发展核武器的目的是为了抵消有核国家之间核因素的存在,让世界回到核武器出现之前;美国人也想回到之前,只不过是其他国家拥有核武器之前,回到那个曾经的美国核垄断年代。

当然美国是回不去的,但你能看到美国始终将核武器视为自身战略能力的重要一环,不愿意对核武器的使用进行自发的限制,正如2021年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德布·菲舍尔公开表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世界观是“天真且幼稚的”。与此同时,美国将任何其他有核国家的核武器发展视作威胁,因为在美国看来,一个理想的世界不是没有核武器,而是只有美国拥有核武器。

冷战后,美国的核战略更多是一种有意而为之的模糊性,用于超常规的战略威胁。化用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的话来说就是,你不知道美国会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我也不知道美国会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然而没有国家愿意用自身的国运去赌美国的模糊核战略背后,究竟有多大的战略决心。某种意义上,美国就是通过制造最大程度的不安全感来迫使博弈对手采取最保守的选项,从而赢得博弈过程中的优势地位。

而将破坏力近乎于无限的核武器引入有限的常规战略博弈之中,只会破坏了国与国之间信任与合作的基础,刺激无核国家核扩散或是有核国家升级核武库,最终制造一个又一个“囚笼”困境,让国际社会始终笼罩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中。美国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斯科特·萨根2016年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就感慨道,美国始终不遗余力地公开坚持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力,这让其他有核国家很难就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达成任何共识。

某种意义上,美国的核战略就像是黑暗森林中那个猎人,他也许是感到不安全后将猎枪对准别人,但他越是如此,指向他的猎枪也就随之越多。他不敢放下猎枪,但越不放下猎枪,也就越不会有别人放下猎枪。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