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涿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zhuō ,指水滴、水流; 古水名, 相传源出河北省古涿鹿山;大体于今河北中部,北京西南部。
2、水滴涿,流下滴也。段玉裁注:“今俗谓滴为涿,音如笃,即此字也。”
3、古水名源出古涿鹿山,现保定涞源、涞水县、涿州市、北京等地区有拒马河,古涿水已不可考。
4、涿州、涿郡“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庄子·盗跖》。古涿鹿地区包含今河北中部,北京市大部,核心区域和主要城邑为今河北涿州市。涿州城始建于“炎黄合符釜山,战于涿鹿之野,邑于涿鹿之阿”,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之涿邑,秦置涿县,汉时设涿郡,三国魏时设范阳郡,唐时为范阳县、涿州,元时为涿州路、涿州,明清时期先后隶属北平府、顺天府,中华民国时称涿县,隶属京兆特区。涿州自古是督亢膏腴之地,富庶繁华,由此人杰地灵,名家辈出,底座极为深厚。北京崛起后涿州为京畿南门,邦畿千里,乃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天下第一州”之称。建国后,先为涿县属河北,后于1986年9月改称涿州市。涿鹿自上古至建国后,历代民间、史料及大量诗集书信等皆指今涿州市,而今河北省涿鹿县古代属涿鹿地区,民国年间异地借用涿鹿为名改原保安为涿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