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星座解梦

回族的礼仪文化你了解吗?(回族的礼仪文化你了解吗英文)

时间: 2023-05-04 16:08:26

回族的礼仪文化你了解吗?(回族的礼仪文化你了解吗英文)

文章目录:

1、回族的礼仪文化你了解吗?

2、茶艺礼仪文化,你了解多少

3、回族文化:回族为什么不喝酒

4、梅州客家饮食文化礼仪,你了解多少

5、回族的文化特点,你了解吗?

6、猜你喜欢:

1、回族的礼仪文化你了解吗?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礼仪之邦。从古至今礼仪无处不在。古人通过礼仪约束,希望自身能力修身养性,使自己更加尽善尽美。各民族之间的礼仪在细节上可能略有不同。但是大方向都是一致的。那么在回族文化中独有的礼仪文化都是什么?

回族的仪礼习俗包括人生仪礼和生活礼节两大部分。人生仪礼,主要是从生到死之间的若干重大阶段的仪礼。如中国回族自形成以来主要有诞生礼、命名礼、满月礼、百日礼、抓周礼、割礼、婚礼、丧礼等。生活礼节主要是见面礼、待客礼等。

回族的诞生礼

回族把出生视为一种大礼,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孕育期,通常称妇女有孕为“有喜”。询问时,一般只说有喜了吗?而不能问你怀孕了吗?妇女在孕育期还有许多避讳和禁忌。回族认为,孩子出生后,谁先进入产房,孩子的气质、性质就像谁。这是回族人民一种美好的祝愿和希冀。

接生婆接完小孩以后,主人要给她散五至十元的包贴,有的还给买一件衣服。在孩子出生三天的时候,回族叫“三洗”,也叫“洗三”,要用热水洗掉孩子身上的污垢。孩子满月后,还要举行满月礼,也叫贺满月。孩子到了一百天,有的还举行“百日礼”,回族也叫“赶百路子”,祝福孩子一生中走宽阔的道路,奔远大的前程。

回族的命名礼

回族在婴儿诞生的当天或三天之内,必须请一位阿匐给婴儿举行命名礼,即起经命,也叫回回名。命名礼首先由家庭主人。把孩子抱到门槛里。阿匐站在门口或门槛外,先对着小孩的右耳低念“班克”,即在清真寺宣礼塔上召唤教民上寺礼拜的宣礼词。再对着小孩的左耳念“杀麦体”,即教民汇聚到清真寺后准备礼拜的招呼词。

尔后,是男孩便在左耳里慢慢吹一口气或轻轻咬一下,是女孩则在右耳朵里吹一口气。回族除以伊斯兰教经典上的圣贤人的名字命名外,还有以下命名法:有的以婴儿的生日命名。有的以次序或排行命名,有的以动物命名,还有的根据祖父母的年龄,以数字命名。

回族的抓周礼

抓周礼也叫岁礼,回族俗称抓岁。这是回族当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礼仪,尤其有的回族生的第一胎,或有些没有生育能力领别人孩子的,则更重视这种仪礼。举行抓岁礼时,主人要放一个大红桌子,桌子上喜欢摆上钢笔、毛笔、笔记本、《古兰经》和用纸制作的小飞机、小轮船、刀、剑及其它玩具等,尔后,由母亲或父亲把小孩抱到桌子前,让小孩任意抓。

回族的割礼

割礼,阿拉伯语“海特乃”的意译。回族俗称“逊乃提”,也叫割礼或成丁礼。回族为什么要割包皮呢?因为伊斯兰教规定男孩到十二岁,已经懂事,要开始承担宗教义务,履行“天命”和“逊乃”的宗教功课。这样宗教上的一些规定长期发展,久而久之,慢慢地便成了回族的风俗习惯。

回族的见面礼

俗说话,“回回见面三分亲”。回族无论男女老少,他们见面相互问候时,通用一种祝安词,也叫见面语。这一礼俗文化,源于阿拉伯。这种祝安词原带有宗教色彩,但经长期沿用,回族群众已经把它看成是正常的视安问候语,相当于汉语的“您好”和“您也好”。回族在相互说“色俩目”时,同时还握手。有些地方的回族在致“色俩目”时,右手置抚胸前,腰微微前躬,表示从内心敬重对方,衷心地祝愿。

回族的待客礼

回族人民待人诚实憨厚,和蔼可亲,有礼有节。当家里来客人时;走出大门外去迎接。如客人骑自行车,立即把车子接过来推上,对有行李包的客人要把行李接过来提上。客人进屋时,要主动给揭开门帘,让客人先进屋。客人入座后,马上沏茶、备饭。

2、茶艺礼仪文化,你了解多少

在饮茶文化中,“以茶待客”俨然成了国人的习惯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比如,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

说到茶,就要说到茶的礼仪,即使是刚刚接触茶道的人之中,有的认为茶道的做法简易,也有的认为茶道的礼仪做法十分困难。其实这样的想法是有一些错误的,学习茶道礼仪作法时,应该要自己用心去学习细部的动作,如有不了解时应当请教老师,以获得充分的理解,于是开始累积经验,最后正确的礼仪作法就如你身体的一部份一样,永生都不会忘记。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古人品茶讲究六境: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饮者的修养,其一招一式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

宋代品茶有一条法则,叫做“三点”: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明代品茶要求更为严格细致,有“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即: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吟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僮。“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点不得法;二恶具,茶具不清洁;三主客不韵,主人,客人举止粗俗;四冠裳苛礼,过于拘束礼仪;五荤肴杂陈,茶贵清,一案荤腥,不能辨味;六忙,没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间案头多恶趣,环境布置俗不可耐。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的说法。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以至于使不少人误以为茶道来源于他邦。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您可能也喜欢: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描述饮茶诗句有哪些

唐代饮茶名人有哪些

3、回族文化:回族为什么不喝酒

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先民欢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可见酒之受欢迎,但是回族同胞们为什么不能喝酒呢?本期回族文化为你解析!

回族不喝酒,在家里也不备酒具,家里来客人一律不摆酒,有时为了接待客人,在参加宴会时,别人敬酒和碰杯时,回族多以水、橘子汁、高橙等饮料代替。有些回族本身就不愿意和饮酒者同桌聚餐。回族对酒不像对猪那样憎恶,城市里的回民现在也有喝酒的,但他们都背过父母去喝。

回族禁酒主要是受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因为饮酒为伊斯兰教所严禁。古代阿拉伯人素有饮酒的习惯。公元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到麦地那以后,遇到几次喝酒的人,开始,有人去问穆罕默德许可不许可?穆罕默德回答说:“他们对于饮酒和赌博问你,你说其中都会有大罪,对人都有益处,而其害处比益处更大。”没有明确禁酒。

后来有人继续喝酒,而且劝说不听,酒醉后呕吐、胡说,不能礼拜等等。穆罕默德说:“众信的人们哪!你们酒醉的时候不要作礼拜,直到你们知道自己所说的是什么话。”这就是说在礼拜外的时间还可以喝酒。后来饮酒者继续饮酒,且酒醉后,出手打人,伤害他人和物,并相互成为冤家。穆罕默德曾命令用蜜枣树枝和皮鞭抽打饮酒者。在阿布·伯克尔时代鞭笞饮酒者 40鞭,后来鞭笞 80鞭。

最后穆圣开始下禁令,并且以安拉的名义写进《古兰经》:“众信的人们哪!饮酒、赌博、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恶魔惟愿你们因饮酒和赌博而互相仇恨。”

您也许还喜欢:

细数那些新疆维吾尔族明星

你知道维吾尔族信仰什么教吗?

解惑:维吾尔族是白种人吗

浅述维吾尔族语言文字

4、梅州客家饮食文化礼仪,你了解多少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饭桌上的礼仪更是不可少,不可违背,在客家饭桌上也有一套客家饮食礼仪是必须要遵守的。你知道客家饮食礼仪有哪些?本期的客家文化带你去看看,让你多学一点客家文化知识。

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或听到长辈说:“大家一块吃吧”,你再动筷,不能抢在长辈的前面。

吃饭时,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压迫胃部,影响消化。

夹菜时,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

5、回族的文化特点,你了解吗?

回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葩,它不似其他民族以某地群居,他们分布全国各地。但是他们却都拥有着相同的回族文化。不过组成回族文化的特点却是多种多样,由于地域性的差别,导致回族与各民族的交流更加丰富。下面就介绍回族文化特点都有什么。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其先民主要是13世纪蒙古人3次西征后大批东迁的“回回”人,以及远在唐宋时期侨居中国东南沿海的穆斯林“蕃客”,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并吸收了汉、蒙古、维吾尔族等生活习俗,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

汉语为回族的共同语言,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动中,回族保留了一些阿位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在边疆民族地区,回族人民还经常使用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

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在内地,回族主要与汉族杂居;在边疆,回族主要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大都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因此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妇女多戴盖头,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少女及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回族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位伯语称作“麦斯吉德”(意大利拜安拉的场所)。清真寺基本上建在回族聚居区,体现了回族人“围寺而居”的特点。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亦是回族建筑艺术的代表。

在回族聚居区宁夏,盛产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发菜,人们依其颜色分别称为红、黄、蓝、白、黑。这驰名中外的“五宝”是回族人民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花儿”又称“少年”,是流传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实际上是一种高腔山歌。在“花儿”对唱中,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这种对人的昵称逐渐成为回族山歌的名称,亦统称为“花儿”。

古尔邦节和开斋节是回族的两大主要节日。“古尔邦”,阿拉伯语为“牺牲”、“献牲”之意,并称“宰牲节”和“献牲节”。开斋节也叫尔德节。“尔德”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音译,也是回族隆重的节日。

6、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生活百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baike#shb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