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大师有哪些,继承从古至今的技艺
1、德化白瓷大师有哪些,继承从古至今的技艺
2、从古至今汕头有哪些名人
3、从古至今,黄梅戏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4、带你了解从古至今饮茶方式的演变
5、德化白瓷大师陈清宜介绍及其作品
6、猜你喜欢:
福建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著名的德化白瓷,在全世界都享有崇高声誉。
在国际上被赞誉为“中国白”的德化白瓷,其传承与发扬离不开历史上许多白瓷大师的努力。
今天就让德化陶瓷来为你盘点历史上的德化白瓷大师都有哪些。
早在我国明朝时期,德化瓷塑艺术已涌现出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一代瓷雕大师,他们着力于脸部神情的细致刻画和整体造型及衣纹处理的讲究,形成了德化瓷塑造型精巧美观、人物神形兼备、衣纹深秀洗练、线条飘逸流畅和精雕细刻、工巧逼真的艺术风格,把德化瓷塑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峰。
何朝宗:
又名何来,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驰名中外的瓷雕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深刻塑造了各自独特的个性,此外,他善于继承吸收泥塑、木雕、石刻等各种流派的创作手法,结合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既师古而不泥古,总结出了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的八字技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何派”艺术。
何朝宗善于为宫庙泥塑各种神仙佛像,他为德化宫庙泥塑的就有碧象岩的观音、下尾宫的大使、程田寺的善才、东岳庙的小鬼等作品,栩栩如生,生动形象,这些佛像有的一直保留到清末和民国时代。
张寿山:
张寿山是大约与何朝宗同时期的明代瓷塑艺术大师,其最擅长的是人物瓷塑,作品以精湛的制作艺术而备受青眯。张寿山的作品曾在17世纪销往欧洲,深受外国收藏家好评。
张寿山的传世作品目前仅发现8件:中国两件,欧洲六件。分别是广东博物馆藏的白瓷负书和尚像;伦敦戴维斯基金会藏的白瓷达摩像、白瓷观音像、白瓷罗汉像;大英博物馆藏的白瓷渡海观音像等。
林朝景:
明代著名的德化雕塑艺术家。相传他是宋代创建德化龙窑的“窑坊公”林炳之后人。他善于人物的瓷塑,其作品线条犀利流畅,神态自然,形态逼真。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其作品曾在17世纪畅销欧美,至今尚有部分作品为博物馆和收藏家所珍藏。
结束语:历史上德化白瓷的工艺大师,见于史着的还有明代的陈伟、林希宗、林孝宗;明末清初的何朝春;清代的林捷陛等人,他们的作品,瓷塑技术都达到了极为高超的艺术水平。可以说,明代是德化白瓷史上艺术最为繁盛的黄金时代,而清代则对德化白瓷工艺进行了进一步的继承。到了当代,依然有不少白瓷艺人在努力把白瓷艺术传承发扬下去,相信德化白瓷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汕头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许多有名的人物,也有很多现代名人也是出生于汕头。这些人在汕头文化的发展历史上功不可没,他们虽然在不同的领域,却同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汕头的名人有哪一些吧。
历史名人
唐伯元(1535年-1592年):澄海区溪南镇仙门村人,明朝潮州名贤之一。1574年(明万历二年)中进士,历任万年、泰和知县。一生着作甚丰,着有《醉经楼集》、《二程语录纂》、《礼篇》、《易注》、《铨曹仪注》、《阴符经注》、《白沙文篇》等
相信好多朋友都看过黄梅戏,现如今一般都是以剧场的形式来表演不像早前,是流动性的,在黄梅戏文化中有着许多的代表人物,如严凤英、王少舫、张云风、潘璟琍等,那么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人物吗?
严凤英:
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创造,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她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朴实圆润,演唱明快真挚,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力求达到声情并茂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表演质朴细腻、塑造过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如《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贞、《牛郎织女》中的织女,以及现代戏《丰收之后》中的赵五婶等。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均摄制成影片。她的唱腔圆润明快,表演质朴细腻,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称严派。
王少舫:
黄梅戏小生。江苏南京人,祖籍河北。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原为京剧演员,抗战初期,所在的京剧班与丁老六的黄梅调班同台演出,各演半场,故也演黄梅戏,直至1950年,才正式改唱黄梅戏,参加了丁永泉父子和潘泽海父女所在的民众剧团。
1952年应上海之邀,与严凤英合演《天仙配》中《路遇》一折。1953年,随同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赴朝鲜慰问演出,归来不久,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1955年与严风英合拍第一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
王少舫是生行的代表人物,其唱腔吸收了京剧的唱法,行腔吐字均有独到之处,韵味无穷,为后人争相摹唱。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白蛇传》、《天仙配》、《女驸马》、《韩宝英》、《无事生非》等。《陈州怨》的包拯属净行,王少舫与编曲共同设计出一套花脸唱腔,填补了黄梅戏没有花脸唱腔这一项空白。
潘璟琍:
潘璟琍的唱腔师承其父,运腔吐字均朴实无华,出色而又本色,富有浓郁的安庆地方乡土风味,观众听来亲切悦耳、韵味隽永。她的嗓音纯正、高亢,音域较宽,所以其唱腔常被同行和观众誉为有刚柔相济之美。这一特点在一些现代戏的演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加之她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使其演唱技巧得到较好的发挥。
潘璟琍演戏认真,着力刻画人物,不演“行当”,只演角色。她身段规范,文武兼备。唱腔师从古朴浑圆,委婉优美,能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唱出来。她戏德极好,虽是剧团里的主要演员,却也愿意去演配角,并演得非常认真,从不敷衍过场。
潘璟琍的戏路较宽,工于花旦、闺门旦、青衣,还善于演出现代戏中各种妇女形象。她的表演真实、细腻、淳朴,长于刻划人物的内心情感,咬字清晰,圆润委婉,刚柔并济,富有韵味。她在代表作有《春香闹学》、《女驸马》中,成功地塑造了天真无邪的丫环春香,贤淑明理的公主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宗毅:
黄宗毅是安徽当涂人。孙怀仁是江苏泰州人,1952年她随父母去合肥落户。1956年,他俩同时考取安徽省艺术学校,攻读黄梅戏表演专业。1959年,他们又双双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工作。现在,夫妇俩都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63年,黄宗毅和孙怀仁与著名艺术家严凤英一道参加了电影《牛郎织女》的拍摄。
在剧中,黄宗毅饰演牛郎,孙怀仁则扮演村姑。经过几年的恋爱,他俩于1966年结为伴侣。多年来,他俩在数十部戏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多次随剧团去新加坡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演出,深受海内外观众欢迎。
黄宗毅演黄梅戏的天分是从他的每个细胞里溢出来的,尤其是其中的喜剧成分。和黄宗毅聊天,就象是置身于卡通片中,他会自始至终给你轻松和快乐。他就是这么一个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给人以快乐和真诚的人。
【结束语】当然还有好多黄梅戏的著名演员如张云风、黄新德、马兰、陈小芳、张辉、吴琼、杨俊、吴亚玲、袁玫、韩再芬、周莉、李萍、汪菱花、汪静、李文、赵媛媛、孙娟、余顺、周源源、周珊等等。
自古至今的传承下来的饮料,茶就是最受欢迎并且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享用到,更是老少皆宜的养生方式。而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中,茶叶的饮茶方式更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
那么,本期饮茶文化了解从古至今饮茶方式的演变。
汉魏六朝时期——煮茶法
汉魏两晋南北朝所饮何茶?如何饮茶?古籍虽有零星记录,但是却语焉不详。《僮约》称“烹茶尽具”,《桐君录》记:“巴东别有真香茗,煎饮令人不眠”。晋郭璞《尔雅》注说:“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
唐朝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说道:“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茗粥即是用茶树生叶煮成羹汤。
汉魏六朝的饮茶法,诚如皮日休所言,“浑而烹之”,煮成浓厚的羹汤而饮。那时还没有专门的煮茶、饮茶器具,往往是在鼎、釜中煮茶,用食碗饮茶。
东晋杜育作《荈赋》,其中写道:“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泽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涉及择水、选器、酌茶。茶煮好之时,茶沫沉下,汤华浮上,亮如冬天的积雪,鲜似春日的百花。既“酌之以匏”,以匏瓢舀茶汤,当在鼎、釜中煮茶。用匏瓢舀到“出自东隅”的瓯或碗中饮用。
隋唐时期——泡(淹)茶法
隋唐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帝国。中国饮茶至中唐开始普及,形成“比星之饮”,“始自中地,流于塞外”。隋朝短暂,茶事记载很少。唐朝茶以团饼为主,也有少量粗茶、散茶和米茶。隋唐时期的饮茶除沿续汉魏南北朝的煮茶法外,又有泡(淹)茶法和煎茶法。
五代、宋时期——点茶法
五代的茶以团饼为主,但制作较唐精致,散茶亦有名品。宋朝的前中期,茶以片茶(团、饼)为主;到了宋朝后期,散茶取代片茶取得主导地位。五代宋时期的饮茶除承继隋唐时期的煎、煮茶法外,又兴起了点茶法。
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点茶法不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搅动,茶沫上浮,形成粥面。
元明清时期——泡茶法
元朝的茶以散茶、末茶为主,明朝叶茶(散茶)独盛。明朝有绿茶、黑茶、花茶、乌龙茶和红茶,清朝的茶品种繁多,门类齐全。元明清时期饮茶除继承五代宋时期的煮茶、点茶法外,泡茶法终于成熟。
泡茶法起始于隋唐,由于煎茶法的兴起和煮茶法的存在,泡茶法在唐代并不普遍。五代宋又兴点茶法,点茶法本质上属泡茶法,是一种特殊的泡茶法。点茶法与泡茶法的最大区别在于点茶须调膏击拂,而泡茶则不用此。五代宋盛行点茶法,故泡茶法无闻。
【结束语】不一样的茶叶有着不一样的泡法,每个爱茶人的心中也有着自己心仪的泡法,综合起来才能够喝到美味的茶。
德化陶瓷在历史上存在很长时间,是中华文明中的一个奇葩,如今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文化。而德化陶瓷历经历史的长河,也培育出了很多的德化大师,陈清宜就是其中的一个,本期的德化陶瓷带你去了解德化白瓷大师陈清宜。
还想要了解》》明代德化窑如何鉴别
陈清宜,男,1971年7月出生,1991年1月入伍。现任德化祥窑艺瓷研究所艺术总监。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福建省陶瓷协会理事、泉州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陈清宜1988年就到泉州树泉工艺品有限公司
黄梅戏代表人物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生活百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baike#shb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