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星座解梦

古代年龄称谓:古代年龄称谓的含义及来历

时间: 2023-05-24 14:01:29

古代年龄称谓:古代年龄称谓的含义及来历

文章目录:

1、古代年龄称谓:古代年龄称谓的含义及来历

2、中华文化详解:古代女子年龄称谓

3、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从出生到满百

4、古代男子年龄称谓 女子年龄称谓有哪些

5、古代年龄称谓垂髫是多少岁

6、猜你喜欢:

1、古代年龄称谓:古代年龄称谓的含义及来历

我们在学习古文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一些表示年龄称谓的词,像“豆蔻”“弱冠”等比较常见的词,大家一般都知道它们的意思,但像“标梅之年”词等大家可能就比较陌生了。其实古代的年龄称谓名目繁多,而且来历也很有意思,着实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下面,就让小编详细地向大家讲解古代年龄称谓的含义及来历吧。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尔生始悬弧,我作座上宾。引箸举汤饼,祝词生麒麟。”

2、中华文化详解:古代女子年龄称谓

豆蔻年华的女子往往就已经学会了针线女红、家教礼仪更是懂得了出嫁从夫、相夫教子的传统理念。每个女人在自己人生中的不同的都有着不一样的称谓用来形容她们。

那么,本期盘点女子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结束语】在年轻的时候男女之间的称谓是有着差别的,而当步入中年之后的称谓大多都是相同的。

3、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从出生到满百

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我们该为这个世界献上自己的一份薄弱之力。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都是很弱小的,从小到大一直都在不断地成长中,在其中也有着不同的称呼。

那么,本期一起了解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

襁褓——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结束语】从出生开始到达一百岁都有着不一样的称呼,男女的称谓在某些方面也同样是有着很多差异的。

4、古代男子年龄称谓 女子年龄称谓有哪些

现今,年龄是没有称谓的,多少岁就是多少岁,但是在古代每一个年龄都会有一个别称,男女同岁的别称不相同,那么古代男子年龄称谓和女子年龄称谓有哪些呢?接下去就让本期的民族文化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吧。

古代男子年龄称谓

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生出来是红色的,所以叫赤子。)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龆龀:儿童换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束发:男子15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弱冠:男子20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

而立: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40岁的代称。

知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后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

古稀:70岁。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耋:70-80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耄:80-90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期颐:100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古代女子的年龄别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指女子15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5、古代年龄称谓垂髫是多少岁

垂髫:亦作“垂龆”。指儿童或童年。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臣垂龆执简,累勤取官。”

[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清]戴名世《姚符御诗序》:“符御与余垂髫相识,稍长,各游学四方。”

郁达夫《青岛杂事诗》之六:“握手凄然伤老大,垂髫我尚记当年。”

孩提: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垂髫(tiao):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

古代男孩拾伍嵗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束发一般15岁,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女子十五岁。(女子拾伍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耳顺: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中寿:八十岁。

耄耋(màodié):八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

6、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生活百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baike#shb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