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角柜上窄下宽,具有度的设计造型,让柜子的结构更加坚固,因此,国外常称它为“A字柜”,南方多称它为“大小头”。
圆角柜,在造型设计上,留有一定空间,虚实变化,极富生气,自然的张力,产生向上移动之感。
圆虽外观毫无装饰,但整体稳定、优雅,传达出中庸、含蓄的“文化特性”,体现了儒家“中和”、“温柔”及“敦厚”的审美思想。
在明清家具中,圆角柜可以说达到了简约的极致,形式简单,结构科学,任何一个部件,都无法再做“减法”,否则将影响其整体结构。
简单造型的背后,往往是复杂的工序,因此,圆角柜“外简内繁”的潜在设计和结构,极具文化底蕴和内涵,受到无数收藏家的青睐。
通过圆角柜各部件的分析,还能看出其价值所在,即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材料,最大限度地增强了稳定性,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工艺成本,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它的纵向感,最大限度地突出了木材纹理的自然美……
榫与卯、线与面、方与圆,在圆角柜上的结合,透出其含蓄、内敛的意蕴。
它基本沿用的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梁柱式结构基础,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将家具各部位有机组合提炼,使其更为简单、明了,
既符合力学原理,又十分重视实用性与美观感。
整体看,圆角柜由四根圆立柱支撑,省去了上下“抹头”,结构简练,节省材料。
圆角柜以“圆”作为主旋律,柜帽及各处的转角都为圆角,且整体材料几乎都为圆料制作,四角、四框都有圆。
如圆角柜的细微处虽有不同的设计,但也都设计成方中带圆的结构。
方中带圆,圆中有方体现了圆角柜设计的精妙。
各部件之间的随圆就方,随方就圆,体现出一种局部呼应整体之感,表达了一种含蓄、礼貌、地道的儒家学的观点。
圆角柜取材天然,强调美学的观赏性和线条的高纵感,纹理遵循流畅舒展。
其面板花纹是整个圆角柜的关键所在,追求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有的像山水,有的像瀑布,还有的像面条,因此行家也常称圆角柜为“面条柜”。
圆角柜实现了结构、美学、功能的完美统一,简单的造型隐含着复杂的结构。其柜门与柜体之间无合页,之间采用插轴法,不用任何链接件,就能达到柜门灵活转动的功能,利用力学特征,实现不用外力便可自动关闭的科学结构。
另外,圆角柜又分为通天门和带闷仓两种,追溯历史年代,带闷仓的更早,通天门的略晚。
其保留着的藏品印记,像一部史书,为后人讲述着古人的“设计与生活”哲学。
部分圆角柜的两扇门之间都有一个闩杆,看似多余,阻碍置物,但它却具有妙用,且拆卸灵活,完全不阻碍物件的存放。
闩杆是两个门的依靠,增加两扇门之间的稳定性,又便于上锁,保证其特有的私密性,且需要放置大物件时,还可以自由拆卸,方便灵活
。 铜活的位置,同样是圆角柜的点睛之笔,已超出了黄金比例的高度的铜配饰,看似超出常理,实则是为了增加其纵深走势,雅致又提气。 伸手拉开铜把手,打开柜门,里面大有乾坤。 圆角柜的设计考虑到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和功能,有的分为二层,也有的分为三层或不等。 通常中间层多是带有吊牌的抽屉,方便置放衣物、粮食等大 木性的理解,人性化的设计,科学的力学解构,都是古人对自然、对木材以及对人类生活习惯的尊重和理解。 红木家具的文化与内涵,就在其中,这正是人们长期沉浸于此的乐趣,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值得今人细细品味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