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
八字还没一撇
”最开始是用来形容
男女
婚姻的
,现在用来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也隐喻只有条件具备(两笔一撇一捺都写上)事情才有可能办好。总感觉这句话用在拆迁双方身上很有借鉴意义。
想拆迁,盼拆迁,怕拆迁,这恐怕是很多拆迁户的真实心理。
拆迁户想拆迁盼拆迁,不管怎么说能以旧换新,能改善居住条件;怕拆迁,无非就是担心预期目的达不到不说,拆迁还拆亏了,拆穷了,现实中也不是没有个案。
开发商也一样,想拆迁也无非是土地紧张,去新开发的土地,人流物流都不如老城区,房价上不来,土地成本虽然相对小,但利润也小。于是眼睛还是盯住老城区,怕的是拆迁踩了坑,一踏进去,难以抽身。
开发商怎么写好这一笔?
想想原房周围可利用空地:
列入拆迁范围的房屋,可能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不太齐全。但不成体系的环境也并非一无是处,有的自建房,独门独院,前后绿树成荫,就单个拆迁户来说,绿化占有率非常高,新建后的商品房绿化率怎么也达不到这个标准。
最主要的是,一些自建房最多也就是三层左右,与前后院落的空地相比,容积非常低,开发后就不一样,这些空地都会统一利用起来,容积率大大提高,容积率提高意味着能建更多的房子,能卖更多的钱,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能想到这一点,就会对这样的拆迁户的空地给予适当的补偿,起码要让人家心理平衡一点,减少矛盾和阻力
想想原房不用交物业费用:
列入拆迁范围的房屋,多半没有物业管理费用,有的是自家的自建房,也有的原来公房单位的房改房,物业费用由原来单位在负担,实际上是一种看似没有发钱的隐形福利,不但没有物业费用,停车费,卫生费等都不用交,水电费也是按供电部门、供水部门的规定价格交纳。但是拆迁还建房不同,车位要买,物业费卫生费要交,水电购买时物业公司通常还会加上一定的管理费。有的开发商对原拆迁居民减免一定年限的物业费用,赢得了拆迁户的支持。
想想原房较小的公摊面积:
列入拆迁的房子多半是老旧小区的砖混结构房屋,别看房屋陈旧,功能不全,楼层不高,但是也有所有高层建筑不具备的一个优势,那就是公摊面积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这些房的建筑面积都是实打实的,使用面积较大。不象高层建筑100平方米的房子,公摊面积差不多近30平米,使用面面积与旧房70多平米的房子相差不远。
所以拆一还一,表面上看旧房换新房,多层换高层,周围环境也不在一个档次,这些都没有人否认,但是从使用面积这个角度看,拆迁户并没有捡到多大便宜。从拆一还一这个标准,使用面积是吃亏的。有的开发商适当地调整了还房面积的比例,用以补偿使用面积不足。
想想拆迁增加的隐形成本:
列入拆迁范围的房屋主人,房屋拆迁后,如果再将视角放宽些,会发现他们还损失了很多。是能改善居住条件,但是改善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割断了人、地和文化的关;改善居住状态的同时,邻里关系也随之改变,还变相地增加生活成本,产生新的城市问题。最明显的是小孩上学,日常出行如果是在异地安置,前面提到的隐形成本拆迁当时感觉不出来,但是日积月累也是一笔很大的账。
拆迁户怎么写好这一笔?
衣食住行伴随一个人的一生,也是最大的民生。居住条件的好坏是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越早改善,幸福指数也就越高。
企业只要合法经营,依法照章纳税,以赢利为目的去赚钱,这无可厚非,不赚钱企业也无法生存,不赚钱赢利企业的经济活动也没有多少意义,至少从经济角度去衡量没有多少意义。
开发商瞄准拆迁总体来说,看中了列入了拆迁范围的地段和投资价值,有利可图,不然就不会去拆迁,赚钱赢利的同时,拆迁居民的居住条件才能得到改善,如果不拆不改造很难改善,至少短时间内难以改善。
所以拆迁户如何写好拆迁这“八字一撇”也很重要,这一撇要写好,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开发商,你会如何做,如果每个人提出一些超越可能的安置条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结合点,不是相向而行,而是背道而驰,事情也办不成,办不好。
提出一些超越现实条件的要求,既无法满足,也耽误时间和机会,大概率坐失良机。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
时代在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主流,只有拆迁双方相向而行,协力同心,好事才能办好,任何单方面一意孤行,急功近利,只会南辕北辙,空忙一场。
愿拆迁这“八字一撇”两笔一撇一捺都能写好,也愿所有一切合作美好如期而至,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