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菜的饮食习俗有哪些,你知道吗 鄂菜菜谱大全
1、鄂菜的饮食习俗有哪些,你知道吗?
2、惊蛰饮食习俗 各地饮食
3、洛阳订婚习俗,你知道多少
4、上海冬至有什么习俗,你知道吗
5、关于小寒饮食习俗 饮食原则
6、猜你喜欢:
鄂菜起源于荆楚之地,有鱼米之乡之称。在楚文化的影响之下,鄂菜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饮食特色。传统的鄂菜是由武汉、荆州和黄州三个地方的风味菜系组成的。今天要带来的是有关鄂菜文化的饮食习俗,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楚人饮食之原料,为楚地所产,它的特色和水平,与楚地物产资源特色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楚人饮食文化最鲜明地体现了鱼米之乡的特色,其主要特点是:
稻为主食
京山屈家岭、江陵毛家山、澧县梦溪镇古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稻谷壳、稻谷表明,早在距今8000到4600年前,荆楚大地就聚居着以种水稻为主的氏族部落。他们除主食稻米和杂粮外,千百年间,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食品制作也走向多样化、精细化,如米粉、米粑、豆丝、糍粑、年糕、汤元、粽子等。
嗜好鱼肉
考古发掘曾发现大量的动物遗骸和栩栩如生的鸡羊鱼等动物陶型。这表明楚地先民在距今数千年前,就饲养猪狗鸡羊,捕捞鱼蚌。平原河谷地区除禽畜外,以鱼类为重要营养品。山区、平原、丘陵,都吃猪牛羊肉和野味。至今,在荆楚大地婚丧喜庆节日宴席中,也是“无鱼不成席”。荆楚鱼米乡,鱼的制作和吃法十分丰繁,令人眼花缭乱。干鱼腊肉是楚地冬腊月的一道风景线:“仲冬天气肃凤霜,腊肉腌鱼尽出缸。生怕寒潮收不尽,天天高挂晒台傍。”一些高寒山区。除了池塘养鱼外,多数农户无鱼。为了年年有余(鱼),春节前都要走出深山去买鱼,如大别山深山老林里的农民就三五结伴去太湖、望江、黄梅鱼区去挑鱼。
蔬食多样
楚地民众食用蔬菜瓜果,可概括为鲜、泡、腌、干四字。泡菜历史悠久,常年常月可做,古往今来在荆楚大地十分普遍。昔日在大别山英霍潜太的深山老林里,很多农户家都有几口能装3—6担水的大菜缸。每到秋天,分类装菜,也有辣椒萝卜腌在一起的,装好菜,放些盐,压结实,而后放几个圆滚滚的石头(菜石头),上加木盖,糊泥密封,吃时开缸,满屋溢香。取出酸辣菜放在吊锅上煮,加上季节性的鲜菜如黄瓜、苋菜、扁豆、萝卜等。酱腐乳,吊锅煮咸菜合鲜菜,红苕饭,炉子火,一家人围坐而食,倒也惬意。无论是泡是腌,风味特殊,酸辣鲜脆,清香可口,开胃下饭。晒干菜也是楚地一道风景。萝卜、白菜、芥菜、荠菜、辣椒、茄子、豇豆、四季豆、土豆、扁豆、刀豆、椿苗、金针、竹笋、马齿苋、红苕秆和叶以及薇菜等等,均可晒干。以备不时之需。
汤品繁多
楚地人爱汤与这一地区的气象、水土、气候及其他条件有关。人们爱煨汤:逢年过节要煨汤;生日喜庆要煨汤;贵客临门要煨汤;妇女“坐月子”要煨汤;病人病后补身子要煨汤。煨汤品种繁多,有排骨汤、鸡汤、牛、羊肉汤。最为珍贵的是甲鱼汤、八卦汤。总之鱼、肉、菜、果、野味、山珍海味都是良好的煨汤原科。一般家庭最喜爱的是排骨煨藕汤。汤的制作多种多样,有煮有熬,有煨有炖。家庭煨汤多用“砂锅罐子”。煨汤讲火候,猛火烧开,文火细煨,即人们常说的“大火煮粥,小火煨汤。”汤汁油而不腻,汤料烂而不糊。汤是开胃妙饮,能促进血液循环。寒冬,以汤驱寒;炎夏,以汤开胃,可以补充身体需要的盐分、水分和营养。这里还需要补几句的是,山区人昔日吃年饭有个禁忌,即不喝汤,说是喝了汤,出远门落雨,麻烦多。在英山某些地方,丧事不用汤,席上连汤匙都不摆。
好酒多茶
楚地港河湖汊甚多,人们种田做渔业,适当饮酒,可以驱寒祛湿,自古相沿成习。楚地粮产丰富,自古有饮烧酒之习。至今仍喜饮用糯米酒。这糯米酒各地叫法不一,有的叫“水老古”;有的叫“双料双”;有的叫“洑子酒”;有的叫“甜酒”或“米酒”等等。有资料说,湖北麻城东山老米酒叫“摆头酒”。当今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大范围的人喜爱老米酒,或许与江西填湖广和湖广填四川有关。
楚地人更喜饮茶。我国云南是世界茶的起源地,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古荆山今神农架等地自古就有大量野生茶树,世界上最早把茶叶作为药用和菜用的就是神农氏及其子孙。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起于汉,盛于唐。荆楚先民为识茶、种茶和饮茶,开了民族先河。陆羽《茶经》评品了南方32个州郡产茶叶的等级,其中在楚地的就有峡州、襄州、荆州、蕲州、黄州、鄂州、归州、俞州、菱州、衡州、岳州、谭州、澧州、义阳郡、舒州、寿州、袁州、吉州、洪州、江洲等20个州郡。如没有丰富的种茶、饮茶经验作基础,荆楚哲人陆羽(今天门市人),能在公元764年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学百科全书《茶经》来吗?
您可能也喜欢:
解析:鄂菜的烹饪特点是什么?
鄂菜的来历,你知多少?
极具特色的武汉热干面文化
历史悠久的四川酒文化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属于春天的节气,在这个时候,各地的饮食习俗也有所不同,那么惊蛰饮食习俗是什么呢?惊蛰各地饮食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惊蛰饮食习俗
鸡蛋
按广东传说,古时凶神之一的白虎会在惊蛰当天出来找吃的。为求平安,人们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这是惊蛰祭白虎的由来。
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而经过演变,当初喂给白虎的鸡蛋,如今变成了喂给人们自己。
梨
惊蛰
订婚大多都是两人两情相悦的时候会选择的一步,古时的时候大多数人在经过媒婆的八字合对以及两个人的门当户对之后便会去订婚,订婚之后便会在女子及笄之后成亲。本期洛阳文化带你去了解一下洛阳的订婚习俗。
1、第一步应该是带对象拜见各自的父母!
2、传说中的“四色礼”!
3、双方父母第一次约见!
(双方父母头回见面,肯定不会草草了事的就把子女的婚事定下了,应该是一起吃个饭,见面熟悉一下,然后双方父母都各自说一下对子女婚事的看法和意见,以及各自的条件。
在上海这样的国际性的大都市冬至依然很受到重视,在风俗上有“冬至大如年”一说。上海的冬至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俗节日,每到冬至,老百姓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至今保留着浓厚的冬至节的氛围。下面我给大家盘点一下上海文化中的冬至习俗,看看上海人冬至节都在干什么?
一、上海人拜冬聚餐
上海人尤重冬至,大人家有拜冬大典,须往西门内万寿宫拜牌。晚间设亭祭先,叫做“冬至亭”,祭毕,家人吃团圆饭,口宣吉语,故有“有得吃,冬至夜,呒得吃,冻一夜”之说。一般市民则冬至夜全家合聚欢宴,满满一大桌,边吃边聊,推杯簪影,其乐融融。亲情、友情、爱情感情在杯簪之间联络和加深。一年的疙瘩矛盾不知不觉烟消云散,一年疏远了的亲情、淡漠了的友情再度被续上。
二、上海人冬至祭祖扫墓
上海人过冬至还有祭祖扫墓的习俗。旧时上海人在赤冬至喝甜米酒,吃花糕、糯米粉汤圆之前,还要在桌子上把肉块垒起来祭奠祖宗。有点类似于清明,只不过清明时节,在上海是要吃青团的。也许每逢祭奠祖宗的时候,便会和鬼联系起来,于是便要人们早点回家了。
三、上海人冬至捏冬至团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兴。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
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还有些家庭在傍晚,用应时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这一天“晒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四、上海冬至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而上海属南方,冬至吃汤圆。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五、上海冬至吃八宝粥
上海人冬至日还有吃八宝粥的习惯,这个是听说来的,不知道准确不,不过吃赤豆糯米饭的风俗是有的,但是八宝饭是与赤豆糯米饭不一样的。传说,上古时候有一位共工氏,他的儿子不学无术,而且作恶多端,后来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还要变成疫鬼来祸害百姓,不过,此鬼最怕赤豆了,于是百姓纷纷在冬至这一天来煮赤豆饭吃,借以来驱鬼避邪,防灾去病。
六、其他习俗
海人过冬至节除了要吃汤圆、赤豆糯米饭,还要服膏方、喝补酒,外出的人要早点归家,相聚一起共叙天伦亲情。上海人还说,冬至时候晚上要早些回家,因为什么小鬼的会出来活动。
猜你也喜欢:
蕴含吴语特色的宁波话
艺术流派纷呈的宁波越剧
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
沈阳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小寒的时候,人们会做一些食物,来迎接节气的到来,而每个地方的饮食都有所不同,那么关于小寒饮食习俗是什么呢?饮食原则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小寒饮食习俗
吃菜饭
古时候的南京人对小寒特别重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慢慢淡化了。但是小寒节气吃菜饭的习俗还是很流行,贫寒人家或是困难时期,菜饭就是青菜加油盐煮米饭;条件好的,则佐以咸肉、香肠、火腿、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
吃羊肉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生活百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baike#shb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