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星座解梦

满族八大姓氏分别是什么 满族八大姓氏分别是什么族

时间: 2023-05-29 00:14:12

满族八大姓氏分别是什么 满族八大姓氏分别是什么族

文章目录:

1、满族八大姓氏分别是什么

2、北京最有名的八大庙 分别叫什么

3、上古八大姓是什么,及其姓氏演化

4、满族姓氏尊贵排名居然是按这样排?

5、满族姓氏有哪些,满族姓氏的演化

6、猜你喜欢:

1、满族八大姓氏分别是什么

满族的姓氏在历史长河中,演变频繁,这是满族社会发展和满族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辽东满族人民集居的区域,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上姓氏演变称谓也不同,而所泛指的满洲八大姓氏也不尽相同。现在,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在辽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满族八大姓氏。

辽东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现今仍是满族人民集居的地方。在辽东诸多的满族姓氏中,满族集居地人民通常将佟、关、马、索、赫、富、那、郎八个满族姓氏,推崇为陈满洲著姓,同时又将其俗称谓“满洲八大姓”。然而,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而历史上,他们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

1.佟姓宗族。佛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佟佳清初为姓氏佟佳氏。仝与佟、童是汉字中的同音异字,又同为夹谷姓而演变为朝鲜史料中所载的夹温姓氏。这一姓氏历史上,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先世应用过,史料亦有记载,如“依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童凡察、童叫场、佟塔失、佟努尔哈赤”等。从上可知,今日建州女真人的后裔,冠用汉字姓的佟、童及仝姓,均是出自金代的女真夹谷姓氏。

2.关姓宗族。满族关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瓜尔佳氏而改用汉字姓演变的一个姓氏。满语kor,汉译为“馆”,“阁”之意,亦可译为:“住所”之意。瓜尔佳氏氏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宗族改用汉字姓关姓,是于清代中期以后改用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3.马姓宗族。满族马姓在辽东地区分为汉军旗人和满洲旗人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由于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冠汉字姓相同,又同居住生活在辽东地区,所以极容易产生源流上的混淆。汉军旗人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归、降俘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满族民族共同体的原汉族马姓氏族。他们在加人满族民族共同体编入汉军八旗后,也和满洲八旗各氏族一样,撰修族谱,并在族谱撰修过程中,将其马氏姓氏之中加一“佳”字,形成马佳氏,使世人难以区别谁是女真人后裔,谁是中原汉族人的后裔。

4.索姓宗族。满族索氏是于清代后期而冠用的汉字姓。此前,宗族的满族姓氏为索绰罗氏。《索绰罗氏谱书》记载,其氏族“原居长白山一带,在康熙年间分迁至辽东岫岩、兴京一带”。然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却又记载为:“索绰络氏,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辉发及各地方。”辽东地区索氏的先人松果托(松吾突),索绰罗氏在明代中期定居辉发河流域以前,其先世为黑龙江尼玛察人,而原居住在“肥河卫、呕罕河卫的女真人为益得里氏”,益得里氏与尼玛察氏同宗。

尼玛察在女真语中是尼玛哈的转音。尼玛哈在金代属于女真尼庞古部,其姓氏为尼忙古氏,金代译汉字姓为鱼。应当指出的是,远在金代的尼忙古汉译为鱼,今日的满语尼玛哈nimaha,汉译也为鱼,语意上没有变化。结合上述,索绰罗氏族的姓氏演变,由金代起,先后沿用了尼忙古氏、尼玛哈氏、益得里氏、索绰罗氏,而最后以多音节姓氏的第一字索字冠用了汉字姓,沿用至今。

5.赫姓宗族。赫氏是辽东地区的满族著姓之一,他与何氏同是由满族姓氏赫舍里氏取其头一字冠注汉字姓演变而来,两者之间为同音异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辽东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记事全面的宗族谱书。谱书中对其氏族的迁徙、源流均做了翔实地记述。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

6.富姓宗族。今日辽东地区满族中的富氏与傅氏,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与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代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字姓。

7.那姓宗族。那姓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那姓这一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节满族姓氏纳拉氏。纳拉氏是以其历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纳拉河流域,以河名冠用姓氏的。纳拉氏虽为满洲著姓,但在明代氏族却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史料对纳拉这一姓氏的记载为:“虽为一姓,各自为族”。这样,史料的记载就证实了明代纳拉氏姓的女真人,并非同一宗族。

8.郎姓宗族。郎氏满族宗族是由满族姓氏纽祜禄氏而冠用的汉字姓,他们冠用汉字姓的最初时间据其氏族谱所载为清代乾隆年间。郎姓姓氏是由纽祜禄满语nioh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一代,纽祜禄氏氏族成员,“仕官难以枚举”,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即是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日,只由女奚烈氏在明初演变为纽祜禄氏,再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冠用了郎姓这一姓氏。

综上所述,在辽东满族人民集居的区域,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上姓氏演变称谓不同,而所泛指的满洲八大姓氏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将佟、关、马、索、叶、富、那、郎列为八姓。还有的地方将叶姓换成齐姓加入到八姓之中称谓。然而,本文所提及的八个姓氏是辽东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姓氏,亦是由金代女真人后裔而形成的八个满族宗族,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他们可以直接涉猎于满族先世的渔猎采集及迁徙生活,揭示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最终体现民族文化融合的必然历史结果。

2、北京最有名的八大庙 分别叫什么

北京是历史悠久的一个古都,同时也是我国的首都,其内有许多著名的文化遗迹,每一天都有许多游客到北京参观,那么北京最有名的八大庙有哪些呢?接下去就让本期的城市文化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吧。

问:北京最有名的八大庙 分别叫什么

答:隆福寺、护国寺、妙应寺、普渡寺、雍和宫、白云观、蟠桃宫、东岳庙。

八大庙详细介绍

隆福寺

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1425),清朝雍正九年重修。占地20000平方米,隆福寺在明代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禅(和尚)同驻的寺院,清代成为完全的喇嘛庙。

隆福寺规模大,钟鼓二楼,天王殿,栏杆殿,万善店,吡胪殿,金刚殿,大法殿,殿房庙堂多,香火自然就旺。每逢农历的一、二、九、十日在此举办庙市,隆福寺也就成了北京内城庙市的“一哥”。每逢庙会,人流如潮,在这里可以买到各式土特产,吃到各种风味小吃,还可以看到民间戏曲。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隆福寺原址兴建了一座大型摊贩市场。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这里又迎来了10年的繁华景象。可惜1993年的一场大火,让昔日统领北京商圈的隆福寺萧条至今。

护国寺

护国寺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曾对寺庙大加修缮,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

护国寺庙会也与隆福寺庙会齐名,即所谓“东西二庙”之西庙。《京都竹枝词》云:“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多少贵人间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

如今护国寺内已空无一人,唯有一座护国寺金刚殿和几间配殿尚存,此处已变成了老北京特色小吃的代名词,豌豆黄、豆汁儿、豆面糕等小吃都能在这里尝到。

妙应寺

妙应寺俗称白塔寺,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始建于元朝,初名“大圣寿万安寺”,据记载是由元世祖忽必烈亲自选定的修建地址,而且负责建造的是尼泊尔的工艺家。寺内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

妙应寺白塔塔高51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为三层方形折角须弥座,面积为810平方米,塔身是硕大的白垩色覆钵体,形状如同葫芦,像僧人化缘的碗倒扣过来的样子,上半部为圆锥形长脖子,塔身有13个项圈,为佛教的最高级别,天盘直径近10米,高2米,天盘顶上亦为一个小喇嘛塔,这些都是目前藏式佛塔中所独有的,顶上花纹铜盘的周围悬挂36个小铜钟,风吹铃铎,声响清脆悦耳。铜盘上竖8层铜质塔刹,高5米,重4吨,分类刹座、相轮、宝盖和刹顶几个部分。

到清代中后期,妙应寺逐渐演变为北京城的著名庙会之一,每到逢年过节,这里就热闹非凡,以至在北京民间形成了“八月八,走白塔”的习俗。

普渡寺

普渡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同龄,原名为皇城东苑,又名“小南城”,占地近10000平方米,是太子居住的地方。清初为摄政王多尔衮的府邸,乾隆20年(1755)重新修葺扩建,后乾隆赐名普渡寺,这也是历史上最后一次修建,距今已有260多年。

普渡寺建筑非常独特:建在高台之上,而且窗棂低矮。古建专家介绍,这样典型的满族风格文物建筑在北京就这一处。

2002-2003年,政府全面修复了台基、正殿、山门和方丈院北房,其余房屋基址在取得考古资料后回填保护,进行绿化,成为居住小区内的公共活动场所。

雍和宫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作正式的藏传佛教的寺庙,并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可以说,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宫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的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其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艺术的殿堂。

白云观

白云观始建于唐,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圣地,名天长观。金世宗时,引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金末重建为太极宫。明末,白云观毁于火。清康熙年间在原来基础上重新大规模重修与扩建,今白云观的整体布局和主要殿阁规制即形成于此时。

值得一提的是,金末,全真道北七真之一邱处机入驻太极宫,成吉思汗敕改太极宫为“长春观”,第二年,邱处机仙逝,其弟子尹志平接掌长春观,他将邱处机葬于长春观东侧下院处顺堂(今邱祖殿),并奉其为全真教龙门派祖师,将白云观设为龙门派祖庭。从此,道教南有龙虎山,北有白云观,白云观由此成为北方道教中心。

今天的白云观,是以当年处顺堂为中心,经明、清两代重建而成。白云观坐北朝南,分为中、东、西三路以及后院计四个部分,占地面积1公顷多。主要殿宇位于中轴线上,包括山门、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丘祖殿、三清阁等建筑,配殿、廊庑分列中轴两旁。

白云观于每年正月十九都要举行盛大的活动,人称燕九节。

蟠桃宫

如今,走在东便门立交桥西南路边绿地中,可以看见一块铁栏围护的三米多高的石碑,这就是蟠桃宫旧址。蟠桃宫正名叫“护国太平蟠桃宫”,始建于明代,清代康熙元年(1662)重修,是北京的著名道观之一。

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年间,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日有庙会,称“蟠桃盛会”。蟠桃宫庙宇仅有两层大殿,最前有山门3间,门前有旗杆和石狮各一对,门额为“护国太平蟠桃宫”石匾。山门后有钟、鼓楼,前殿为灵官殿,后殿为斗姆殿,供奉西王母像。1987年拆除。保存的文物有“蟠桃盛会”琉璃砖和乾隆年间《太平宫碑记》石碑一座。

东岳庙

北京东岳庙初建于元代1319年,距今已有700年历史,元末毁于战火,后经多次扩建,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正一派道观,因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有华北第一道观之称。

东岳庙占地96亩,各种建筑600余间。庙门外有一座建于明代的绿琉璃牌坊,正面刻有“秩祀岱宗”,背面为“永延帝祚”,据传为明代内阁首辅严嵩所书。进入庙门,东西两侧是鼓楼、钟楼,其北侧有碑石两座,东边一座为乾隆御书,西侧是无字碑。东岳庙有“京城小碑林”之称,庙中原有碑石140余通,几经战火,现仅存二三十通。

岱宗宝殿为东岳庙的主要建筑,朱墙碧瓦,富丽堂皇,殿内供奉着东岳大帝及帝后。其中,全庙共有神像3000多尊,其人物形态各异,生动逼真,故有“东岳庙神像甲天下”之说。

2008年,北京东岳庙重归道教,至此,中断了70余年道教活动的北京东岳庙,重新又有了玄之又玄的茅山道士。而北京民俗博物馆也坐落在此,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逛逛。

3、上古八大姓是什么,及其姓氏演化

上古大姓是源于母系社会的。只要是同一个姓氏的,就表示是同一个母系出来的,也就表示着两者间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在上古八大姓中都是女字旁的姓氏。所以这些都是一些老祖母传下的。那么都有哪些姓氏呢?一起到民族文化看看吧!

姞,都是起源于黄帝轩辕氏黄帝其实姓公孙

姜起源于炎帝神农氏或神农姓烈山

妘起源于帝喾高辛氏

嬴起源于少昊金天氏妫、姚同源,都是起源于帝舜姒起源于大禹子姓或殷(依燕引)姓为商朝祖先阏(e)伯火祖的姓姜、姬、姚、嬴、姒、妘、妫、姞。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因此,上古八大姓,都从“女”旁,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同时这些姓氏在经过漫长的世袭与演变过程中而变化,尤其是在周朝周天子姬发分封诸侯国后,许多贵族为纪念封地而改姓,就因此演变成了今天的姓氏,可以说,中国目前的大多数姓氏都是由此八姓演化而来的。

姬、姞同源,都是起源于黄帝轩辕氏

姜起源于炎帝神农氏

妘起源于帝喾高辛氏

嬴起源于少昊金天氏

妫、姚同源,都是起源于帝舜

姒起源于大禹

姬姓——周王室和鲁、晋、郑、卫、燕、虞、虢、吴、随、巴等封国姜姓——齐、申、吕、许等国

嬴姓——秦、徐等国

芈姓——楚国

子姓——殷人后裔的宋国

姒姓——夏人后裔的杞国、越国

妫姓——帝舜后裔的陈国、以及战国齐国

4、满族姓氏尊贵排名居然是按这样排?

各种各样的清宫剧可以说是许多人小时候接触最多的电视剧,而清朝更是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除了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爱新觉罗氏,满族八大姓氏可不容小觑。

那么,本期了解满族姓氏尊贵排名。

起源:

一个民族的姓氏,原是该民族社会血缘团体的符号,或者说是这个民族中一个家庭系统的符号。满族姓氏即是构成满族某家族血缘团体的符号。姓氏在满语中称"哈拉",家族称"穆昆"。在满族共同体形成时期,其姓氏是多音节的,用汉字写就是二

5、满族姓氏有哪些,满族姓氏的演化

每个民族的姓氏都会有不同,可能翻译成汉字之后的姓氏我们都比较熟悉,而对于满族姓氏我们并不是那么的了解,在满族文化中,他们的姓氏有哪些,又是怎么演化而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齐佳氏:

宗族又作奇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初仅两户。世居叶赫,齐家营等地,以地为姓。后改汉字姓齐,亦有祁。齐佳氏是满族中特别显贵的家族,人口不多着名人物有:布色赫满洲正红旗人,世居叶赫,崇德三年征明,赐号巴图鲁,授骑都尉。入关击李自成,晋世职一等轻车都尉。一等轻车都尉布三台。

佟佳氏:

辽东巨族也。国初有佟养性、佟养正居佟佳地,因以为氏,后迁抚顺。留盛京驻防者至今传十一世。

乌喇瓜尔佳氏:

居乌喇国,因以为姓。国初,胡尔哈器之妻与孝慈高皇后为姊妹,为国威。胡尔哈器之孙锡特库,雍正三年袭六品官,传十五世,今居东营房马佳氏:

世居嘉里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国初,赫东额率满洲五十户来归,隶满洲镶黄旗,累着战功,授一等男。库噶哈亦以战功授男爵。及入关定鼎以战伤时作留奉休息。至十二世升寅,乾隆已酉拔贡,授七品小京官。嘉庆庚申历官至工部尚书兼正黄、镶兰满洲都统。至今传十六世。

赫舍里氏:

世居都英额地方。国初;硕色来归,隶满洲正黄旗。通满,汉,蒙古文,其子索尼亦通满、汉、蒙古文,由头等待卫历着战功,受世祖章皇帝顾命,为辅政大臣,授一等公,溢文忠。其祖墓在昭陵左掖。“喜他拉氏:

世居喜他拉地方,因地为氏。国初,隶正白旗满洲,世为福陵章京品级。至今传十七世。

富察氏:因地为氏。居长白山。隶属正白旗满洲,至今传十四世。

叶赫纳拉氏:因地为氏。世守昭陵,至今传十余氏。

乌喇纳拉氏:因国为氏。世守昭陵。至今传十余世。

哈达纳拉氏:因地为氏、世居哈达,至今传十三世。

钮祜禄氏:

居长白山者尤着,后并散居于英额地方。世祖入关,多随从。留奉天驻防者,隶满洲镶黄旗。其族甚繁,至今传十余世。

伊尔根觉罗氏:

氏族甚繁,居处之地不一。其居叶赫地方者,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传十余世。

梅勒氏:世居叶赫地方。国初来归,隶正黄旗满洲。传十余世。

完颜氏:

世居完颜地方,因以为氏。今传余世。觉罗察氏:先世有牙赖者,至今传十一世。

【结束语】每个人的姓氏都代表着在最早时候母系的姓氏,我们的姓氏都是平等的,并没有因为谁的姓氏较少而受到歧视,其实人人都平等。

6、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生活百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baike#shb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