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日计算公式 庚日计算公式是什么
庚日计算公式:用干支来纪日时,有天干第七位“庚”字的日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三个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地支的数字是12个,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得到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交叉配合60次,即六十花甲子。
天干的数字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的数字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
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夜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人们常用“热在三伏”这句话来形容盛夏的气候特点。种说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代,就把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做伏天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生活百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baike#shb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