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脸红脸白有什么区别(喝酒脸红脸白有什么区别呢)
在中国,无酒不成席,无论大饭局还是小聚餐,几乎都离不开酒。有的人一喝酒就脸红,有的人反而脸变白,有的人酒量越喝越好,有的人喝多了就吐…我们都知道,小酌怡情,大饮伤身!但是有时为了应酬,与亲朋好友相聚时,总是说“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不喝总会被说不给面子。
主要是乙醛扩张脸部毛细血管引起的。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被分解成乙醛,再分解为乙酸,而喝酒脸红的人,是因为体内含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但是缺乏乙醛脱氢酶,体内酒精被迅速转化成了乙醛,从而导致乙醛蓄积,引发脸红。
研究证实,体内乙醛长期堆积,可诱发食管癌和肝癌。
因此,不推荐喝酒上脸的人饮酒,如果迫于无奈一定要喝,应控制较少的量和较慢的速度。这样,可以依靠非特异性代谢途径慢慢将乙醛转化成乙酸。
这种体内缺乏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这两种高活性酶,不能正常代谢酒精,要靠非特异性途径来代谢酒精,而且速度很慢。
所以,他们主要靠体液来稀释酒精,酒精浓度超过0.1%就会使其昏迷。因此,喝酒脸白的人也并不意味着非常能喝。
有人说,酒量好不好,先天因素最重要,但通过后天慢慢练习,酒量也可不断增加。
这种说法基本正确,但却容易误导人。
酒量不好的人一般体内缺乏高效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基本上就确定你的酒量有限了,不会再有大的改观。
后天练习只是通过喝酒诱导增加酒精的非特异性代谢途径中所需要的细胞色素酶和过氧化氢酶。
但是,由于这两种酶表现为非特异性和低效性,所以,即使有所增加,也不会大幅度提高。只能是,原来一杯也不能喝的人,通过练习,可以喝上两杯。
如果仅仅是偶尔吐一次,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减少酒精的吸收,对身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过,吐酒要把握一定的时机,可以先进食一定的食物,然后再饮酒;饮下去后,最好立刻就吐,否则时间长了,酒精已经进入小肠或血液,再吐也没什么作用了。如果空腹饮酒,酒精很容易被吸收,吐酒就很困难了。
其次,吐酒的程度更难控制,应尽量避免过分剧烈的呕吐,以免导致出血。因此,并不建议经常采用吐酒的方法来保护身体。
肝脏是我们的代谢器官,酒精的代谢也要靠肝脏来完成。酒精进到人体内,可被肝脏内的乙醇脱氢酶氧化成乙醛,乙醛又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继续被分解。
对于肝脏来说,乙醛的毒性比酒精大得多。大量的酒精摄入后,产生的乙醛若无法及时清除,就会对肝细胞的多种功能,如DNA修复、脂肪酸氧化等及其他器官产生毒性反应。
过量的酒精聚集肝脏之后,肝脏原本的解毒、排泄、代谢功能和作用就会迟钝和紊乱,其中会使脂肪不充分“燃烧”而成为脂肪肝。
过量饮酒,大量乙醛、乙醇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直接和间接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并有免疫反应参与,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
饮食上有一些减轻酒精损害的小提示,如饮酒前先吃一些淀粉或高纤燕麦片,平日饮食多吃菠菜、苋菜等绿叶蔬菜,补充维生素、钙剂。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生活百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baike#shb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