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1-31 14:24:22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猪笼草拼音:zhū lóng cǎo 拉丁学名:别 称:水罐植物、猴水瓶、猴子埕、猪仔笼、忘忧草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 目:科:猪笼草科亚科:族:属:
形态特征
猪笼草为多年生藤本植物,茎木质或半木质,差不多3米多高,攀援于树木或者沿地面而生。
叶一般为长椭圆形,末端有笼蔓,以便于攀援。在笼蔓的末端会形成一个瓶状或漏斗状的捕虫笼,
并带有笼盖。猪笼草生长多年后才会开花,花一般为总状花序,少数为圆锥花序,雌雄异株,
花小而平淡,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浓烈,转臭。其观赏性无法与捕虫笼相比。果为蒴果,
成熟时开裂散出种子。
生长习性
性喜温暖、湿润,喜光而稍耐阴,有一定的抗寒力和耐旱力。
相关文化
猪笼草属的学名首次见于1737年卡罗勒斯·林奈(Carolus Linnaeus)的著作《克利福特园》(Hortus Cliffortianus)中。它来自荷马的《奥德赛》(Odyssey)中的一段话。其中,埃及女王给了海伦一瓶名为“Nepenthes pharmakon”的药水。而“Nepenthe”的意思为“没有悲伤”(“Ne”表示没有,“penthos”表示悲伤),在希腊神话中,“Nepenthe”是一种可以让人遗忘所有悲伤的药物。林奈说道:
“如果这不是海伦的‘忘悲水’,那它将是所以植物学家的。若在长途跋涉后发现这种美妙的植物,定会为之叹服,所有的不快都会忘记,并感叹大自然怎么会如此的神奇。”
林奈描述的猪笼草是来自斯里兰卡的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在1753年,在林奈的《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中正式的公布了对猪笼草属的命名。
从那时起“Nepenthes”便成为了猪笼草属的正式名称。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也作为了猪笼草属的模式种。
相关传说
猪笼草的捕虫笼发育自笼蔓的末端。当一片新的叶片生长出来时,在笼蔓的末端便已带有一个捕虫笼的雏形。
在初期,这个雏形的表面覆有一层毛被,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脱落。捕虫笼的雏形一开始是黄褐色,
扁平的,长到1~2cm时,渐渐转为绿色或红色,并开始膨胀。在笼盖打开前,捕虫笼上就已出现了其特有的颜色、
花纹和斑点。笼盖打开后,笼口处的唇会继续发育,变宽变大,并会向外或向内翻卷。同时唇开始呈现色彩,
某些瓶子的唇上会带有不同颜色的条纹。此时的捕虫笼已成熟,约几天后即可观察到有 昆虫落入其中。
猪笼草的每一张叶片都只能产生一个捕虫笼,若捕虫笼衰老枯萎了或是因故损坏了,原来的叶片并不会再长出新的捕虫笼,
只有新的叶片才会长出新的捕虫笼。
猪笼草的捕虫笼由笼身,笼盖组成。笼身具有笼口、唇、翼、消化腺、蜡质区等结构,笼盖具有蜜腺、盖龙骨等结构。
此外,部分猪笼草的捕虫笼还具有附属物。笼蔓尾出现于笼身与笼盖的衔接处。同时,
同一种猪笼草的捕虫笼会长出两种不同形态的捕虫笼。
猪笼草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