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的危害有多大 糖的危害有多大?
都说现在中国人无辣不欢,但跟另一种味道比起来,辣还是得相形见绌,那就是——甜。
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就很难在自然界获取到甜的滋味,因此能吃到糖的人非贵即富。直到制糖业的出现,糖的价格迅速降低,人人都能享受糖带来的“幸福感”。
沉醉在甜蜜中的人们可能没意识到,从一出生开始,它就在伤害你的全身。
一、新研究:吃糖伤脑,降低记忆力
2021年3月31日,美国三所高校研究人员通力合作,对关于含糖饮料与大脑海马区的课题进行相关研究,结论发表在国际期刊《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上。文章已经发布,访问量就达到了4万,说明这一话题极受关注。
研究结果显示,青春期每天食用含糖饮料会损害成年后学习和记忆的能力,而肠道细菌的改变可能是糖诱导的记忆障碍的关键。
研究人员给予幼鼠正常食物和11%的糖溶液,发现早期食用糖的大鼠辨别能力受损,而没有食糖的大鼠可以顺利依赖海马区完成记忆任务。结果表明,在生命早期食用糖,似乎有选择性地损害了海马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无独有偶,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也进行了一项“糖与人类疾病”的研究。
Lewis Cantley博士花费数十年的时间研究糖与健康的关系,他发现,人在摄入糖后,不是只有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大量分泌,同时,一种叫磷酸肌醇-3激酶(PI3K)也会被胰岛素激活。
对于健康人而言,PI3K可以帮助胰岛素将葡萄糖移动到肌肉和肝脏中,为细胞提供营养。但在癌症方面恰恰相反,PI3K途径会为癌细胞提供葡萄糖,而不是健康细胞。也就说,一旦PI3K途径发生故障,可能导致多达80%的癌症。
图源:science
意识到糖对于人体健康的威胁,世卫组织早在2015年就发布了《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食品生产商不应在3岁以下婴幼儿食品中加入游离糖,经常食用这类食物,会给婴幼儿带来多种健康问题。
二、糖,不是普通食品
糖的甜味可以给人带来喜悦的心情,日常饮食中,民众“心水”的菜榜里,总能看到糖醋鱼、红烧肉、糖醋小排……的身影,而这些菜品都离不开糖的提味和提鲜。
但你知道糖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吗?
几十年前,社会心理学家托马斯·巴博总结出有关酒精成瘾的4个特征:易获取性、毒性、滥用的潜在性和社会负面性。
2012年,加州大学Robert教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题为《糖的毒性真相》的文章,文中提到,糖同样符合酒精的四个特征,需要某种形式的社会干预,因此,糖也被称作一种“合法毒品”。
事实上,越来越多流行病学和生物学研究证明,糖摄入过多,影响的不仅是卡路里,它还可以诱导所有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
1.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的一篇文章明确指出,大量食用果糖易患糖尿病,每天喝1~2罐250ml含糖饮料的人,患糖尿病概率比不喝含糖饮料的人增加26%。
2.心血管
大量研究表明,每天摄入过量糖可以显著增加血液中的中性脂肪,这些脂肪会随血液流入冠状动脉,沉积在动脉壁,日积月累诱发冠心病。
3.骨骼
河南省骨科医院叶进主任表示,一些中老年人所食用的补品中含有不少糖分,糖分摄入过度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钙质的吸收,易导致骨质疏松。
4.内分泌
糖进入人体后,会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分解成人体所需的能量,还有一部人形成糖原存储起来。但若是存储量超标,就会转成脂肪,久而久之引起肥胖。另外,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潘慧介绍,儿童食用过多的糖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抑制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影响身高的发育。
5.智力
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给刚出生小鼠投喂高糖饮食,发现在“智力测试”中,接受高糖饮食的小鼠表现要差得多。在动物粪便分析中发现,可能与食糖后肠道中的几种细菌数量增加有关。
三、哪些糖要少吃?
在营养学上,“糖”特指简单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单糖和双糖。其实,几乎所有食物都含有碳水:大米的淀粉、水果的果糖、牛奶的乳糖……若要减少糖摄入量,岂不是意味着“节食”?
实际上,“添加糖”比“天然糖”对身体危害更大,所以减糖的首要关键是减少食物中的添加糖,包括蔗糖、黄糖、冰糖、玉米糖浆、果葡萄糖、麦芽糊精、焦糖等等……
减糖的第2个关键就是少吃精制主食。白米、白面等精制主食,消化吸收快,升血糖效应强,我们要多选择粗粮,如全谷物、薯类、杂豆等含有很多不能被消化的膳食纤维,会减缓单糖的吸收,同时增强饱腹感。
在味觉届里,甜味“混得”风生水起,一旦尝过就很难让人戒掉。不过为了你的美丽和健康,糖这个东西,还是要少吃为妙。
参考资料:
[1]最新研究揭示:糖会影响大脑发育,小时候糖吃多了,会损害将来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生物世界. 2021-04-04
[2]研究明确糖可以促进癌细胞的生长.Science科学. 2019-03-21
[3]危害与烟酒相当,最新研究揭示糖对大脑的真实影响,糖业隐藏的真相正在浮出水面. 学术头条. 2020-07-1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生活百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baike#shb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