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面 法治面前谁是法官

社会热点2024-03-18 22:03:42未知

法治面 法治面前谁是法官

界面新闻记者 | 吕雅萱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3名初中生霸凌同学并将其杀害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2024年3月17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联合工作组发布情况通报:3月10日,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被杀害。案件发生后,肥乡区公安机关立即开展侦破工作。3月11日,涉案犯罪嫌疑人被全部抓获,现已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司法机关将对犯罪行为依法予以惩处。案件发生以来,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受害人家属安抚和善后工作,各方面工作正有序进行。


图为案发现场,废弃蔬菜大棚盖满了荒草和破旧的塑料布

通报称,该案涉及未成年人,为保护受害人隐私,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避免对其家属造成进一步伤害。

据央广网等报道,该案事发于3月10日,初一学生王某某外出找同学后没有回家,家长联系不上报警,两三天后才发现,孩子被3名同学杀害并埋尸。据受害人家属反映,3名同学杀人应该有预谋,他们将王某某带到一个废弃的蔬菜大棚里杀害后并埋尸,期间转走了王某某微信里的钱。王某某的尸体被找到后,家属发现他的脸被铁锹铲得面目全非。一个嫌疑人在王某某家长向其询问王某某下落时,还在家里床上躺着打游戏,并给出误导信息。3名嫌犯在杀人后的次日,都若无其事地到学校上课。

该案3名初中生杀人手段之恶劣引发公众关注,王某某的父母表示,希望能严惩凶手。3名初中生犯罪嫌疑人会面临怎样的法律惩罚,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学者分析,刑法中之所以要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在于未达责任年龄的孩子缺乏辨认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对他们采取刑事惩罚没有太大意义。河北十力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王文广律师告诉界面新闻,如果3名犯罪嫌疑人超过14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可以直接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作案时不满14周岁,根据2021年3月1日起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王文广表示,上述法律条款附加了“经过最高检核准追诉”这一程序性限定条件,这意味着12-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必须要经过最高检核准追诉,案件才能进入刑事司法程序,由法院来审判定罪量刑。



三名加害者均不满14岁

“目前我国刑法规定,未成年犯罪一律不适用死刑”,王文广说,所以即便这3个初中生构成重罪且情节极其恶劣,最高刑罚也是被判处无期徒刑,然后被送入少管所服刑,不可能被判处死刑。如果最高检没有核准追诉,案件则要退回到行政系统,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他们送到特定的学校进行改造教育。

“根据目前披露的案件细节看,3个初中生应该属于故意杀人,而且手段残忍,致人死亡,我认为最高检最终会同意追究刑事责任。”王文广说。

未成年人犯罪是个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 最高检有关负责人在3月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近年来,从全国总体情况看,未成年人犯罪仍呈上升趋势。2023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9.7万人,其中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约1万人,盗窃、强奸、抢劫、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5类犯罪占比近7成;同时,未成年人涉黑恶犯罪整体下降、涉严重暴力犯罪趋于平缓、涉网络犯罪逐渐增多。

最高检表示,对实施严重犯罪、性质恶劣、不思悔改的未成年人,依法惩治、该严则严。此外,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总体也呈上升态势。2020年至2023年,检察机关共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4.3万人,年均上升5.4%。

王文广说,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上升趋势,我国法律也相应地做出调整,将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降至12岁。同时,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做了大幅度修正,新增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两个章节,条文数由72条增加到132条,明确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司法机关等各主体在未成年人保护上应当承担的责任。


图为遇害学生和父亲王山(化名)的合照

界面新闻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中指出,对于未成年犯罪,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知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应当予以从宽处理。其中,针对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30%-60%;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10%-50%。

北京致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辉对媒体表示,在司法实践中,法院最终也会结合嫌疑人家属的态度,比如是否积极争取被害人家属的谅解,以及是否积极进行赔偿,综合考虑做出量刑。其中,积极赔偿但未获家属谅解和积极赔偿获得家属谅解,其从轻处罚的程度、量刑都是不一样的。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家庭环境影响、学业压力、同龄人的负面影响等,导致产生反社会心态和犯罪观念”,王文广认为,为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犯罪,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为未成年人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加强法治教育、关注未成年的心理需求,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同时,政府应加大打击力度,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处罚机制,并推行未成年法制教育和心理辅导,提高未成年对法律的敬畏感和自我约束能力,这样才能尽可能杜绝减少悲剧的发生。

界面新闻注意到,近日,兰州以发布《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综合保护手册》的方式来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手册以政府、司法、网络、家庭、学校、社会六大保护为主线,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简明扼要地提出遇到类似校园欺凌、网络犯罪、性侵犯罪、侵犯财产和毒品犯罪等类似问题时,同学们怎么办,家长怎么办,学校和老师怎么办等指导意见和建议。为方便查阅,手册在案例后还链接了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力求清晰易懂。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