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甘露 郝莹 周翼 图据公开信息
近日,多家国内学术机构、权威媒体相继发布了“xxx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有网友质疑,该机构系民间组织,“交40万人民币就能获评。”
封面新闻记者查阅了欧洲自然科学院的公开资料、官网发现,该学院创始人为俄罗斯人,他作为联合创始人创立的“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也被网友评为“非官方组织”。
5月7日,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上职务为“国际知识产权部律师”的吕雪峰(音译)回应封面新闻记者,“欧洲自然科学院就是一个普通的民间科研组织”。针对中国网友“交钱就能评院士”的质疑,他表示:“应该是不行的。”
起底1
创始人是谁?
曾创立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系俄民间组织
据公开资料显示,弗拉基米尔·蒂明斯基1938年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毕业于莫斯科地质学院,并于1969年获得博士学位。自1990年起,蒂明斯基成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RANS)院士。资料显示,蒂明斯基教授的成就包括约100项发明、10本专著和150种出版物。
图为创始人弗拉基米尔·蒂明斯基照片
蒂明斯基教授是纽约科学院、意大利经济和社会研究学院、生态学院、智力圈学院和许多其他机构的成员,以及一些期刊的编委会成员。
从90年代起,开始创立各种科学家协会、联合会,他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联合创始人。
据公开资料,“俄罗斯自然科学院(RAEN)是一个全俄罗斯的公共创意科学组织,汇集了所有领域的科学家——自然科学家、知识密集型技术和人文主义者的创造者,其动机是共同的愿望,即促进创造性个人的自我表达、教育的发展、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扩大以及俄罗斯民间社会的形成。”
换句话说,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是民间组织,但外籍院士的获评标准并不清晰,有媒体曾调查发现“加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的,也不都是科学人员”。
知乎网友也曾留言:“网上一查有个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查下评选条件,竟然拥有外国的博士学历,都不需要留学服务认证就能评选”。
目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这5000名院士里,中国籍不是最多的,但系增长最快的。
起底2
获评者都是科学家?
官网展示的院士超九成为中俄学者
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蒂明斯基创立了欧洲自然科学院和国际骑士联盟,两个协会他都担任首任主席。同时,都在德国注册。
据欧洲自然科学院的公开资料显示,“该科学院总部位于德国汉诺威,由多国科学院院士及知名学术团体创建,覆盖了德国、俄罗斯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科学组织,是国际上跨地域和学术领域认可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欧洲自然科学院现有1700多名院士,其中多名院士是诺贝尔奖、爱因斯坦奖、哥白尼奖等世界著名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部分院士名单截图
封面新闻记者翻阅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其中一个链接展示了763名院士的资料,名字显示,超过95%均为俄罗斯和中国的学者。
点开一些院士的资料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科学家或某领域的研究人员,也有一些中国企业家获评,比如某预防癌症的细胞治疗集团法人。
起底3
地址有疑问?
欧洲自然科学院地址,有牙医、私人侦探和律师使用
当地时间(汉诺威)5月3日,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学院新闻”一栏更新了一封信。
信件是创始人兼院长弗拉基米尔·蒂明斯基教授写给中国院士的,文中表示欧洲自然科学院独立于政治、国家和宗教,“是一个独立的公共组织”。
同时,信件中首次清晰表示了欧洲自然科学院的性质——“我们不是类似于俄罗斯科学院(成立于1724年)、中国科学院这样的国家机构,我们邀请那些具有学术价值、有益于人类的科学成就的科学家,他们的出版物、专著等作品能让人引起共鸣。”
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性质显然不同于中国科学院院士,是类似于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的科学家“联谊”性质的民间组织。值得一提的是,资料显示,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学者,也有部分同样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的院士。
Georgstrasse 38, Hannover, 30159地址查询出来是商铺
此外,这封信也回应了欧洲自然科学院地址问题,“请注意,在新冠肺炎疫情和随后的经济危机之后,我们不得不更改地址。”
封面新闻记者在地图上搜索,使用地址为Georgstrasse 38, Hannover, 30159 Germany的企业包括牙医、私人侦探和律师等,并未显示有欧洲自然科学院,街道对面为德国汉诺威歌剧院。
起底4
获评只需花40万?
部分高校回应不知情,律师称“应该是不行的”
中文公开资料显示,有关“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一张表格中,从2021年至2024年,中国已有超过60人拿到“院士头衔”。而今年不到半年时间里,就已有超过40人。
网友“全客观”4月24日网上爆料称,欧洲自然科学院“其实是一群人在德国汉诺威注册的山寨组织,仅仅是普通民间社团,并不被欧洲各国官方承认。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科技部是它的成员。入选这个组织的院士,通常需要支付40万到120万给这些人。然后这些所谓的院士又在国内申请各种人才补贴。很快把买所谓院士的支出给赚回来。这就形成一个产业链。”
5月6日,“全客观”通过社交平台私信回复封面新闻记者称,他发布的内容“是事实”,但他此后没有回复记者请求电话采访的信息。
海报新闻此前曾报道:一家代办机构工作人员称,可以申办包括“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在内的荣誉,“要视申报人的学历、科研成果情况而定,申报人的学历按照要求最好为博士及以上学历,最基本也要研究生学历;科研成果则要看申办人发表过的论文或者取得的专利,费用大约在20万元—50万元之间。如果申报通不过,不会收取费用。”
针对上述网友质疑和媒体报道,5月6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有教师获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多家国内高校,工作人员均表示不知情。
贵州大学纪委工作人员回应,没有收到相关情况,“他评这个也不经过我们这里,这个应该是看评选机构自己的要求。”
上海大学工作人员回应,该校彭教授确实曾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是前两年的事情了,具体怎么评的不清楚。”针对待遇是否有区别,该工作人员也表示“不清楚,个人的工资待遇并不会公开。”
面对上述质疑,5月7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了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上职务为“国际知识产权部律师吕雪峰(音译)”。他表示,自己并非该院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就是一个普通的民间科研组织,没什么特别的。”
针对网友“交钱就能评院士”的说法,吕雪峰表示“应该是不行的”。至于是否会对网上的说法采取法律措施,“我们这边先看一下吧,确实是有点舆论,还要跟总部沟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