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称他“认识普京已有40多年”,美媒质疑:甚至在他还是克格勃特工时?

社会热点2024-06-07 14:46:09佚名

拜登称他“认识普京已有40多年”,美媒质疑:甚至在他还是克格勃特工时?

(原标题:拜登称他“认识普京已有40多年”,美媒质疑:甚至在他还是克格勃特工时?)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晓雅】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纽约邮报》等多家美媒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6日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称他“认识”俄罗斯总统普京已有“40多年”。然而上述美媒均对这种说法产生质疑称,普京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都是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秘密情报官员。

CNN说,拜登还借此冲普京发起抨击,并为自己允许乌克兰使用美国武器对俄境内发起有限打击的决定辩护。普京此前发出警告,一些西方国家提议使用外国援助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是在“玩火”,会引发“严重后果”。

《纽约邮报》称,拜登6日在法国参加诺曼底登陆8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接受ABC采访时谈到普京,“我认识他40多年了。他让我担心了40年。”

拜登称他“认识普京已有40多年”,美媒质疑:甚至在他还是克格勃特工时?

拜登6日在法国参加诺曼底登陆8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接受ABC采访 图自ABC

“我们不是在说给(乌克兰)提供武器来打击莫斯科、打击克里姆林宫……只是越过边境,在那里,他们受到俄罗斯人使用的常规武器的猛烈攻击,这些武器进入乌克兰并杀死乌克兰人。”拜登为其供乌武器对抗俄军的决定辩护说。

CNN说,拜登似乎夸大了他认识普京的时间,因为普京40年前曾在东德担任克格勃特工。

《纽约邮报》补充说,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在2000年1月的一篇报道中称,“直到1999年8月被时任总统鲍里斯·叶利钦推选为总理之前,普京从来都不是一位公众人物。”

普京的克格勃生涯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他也一直以自己曾是一名情报人员为荣。1975年,普京从列宁格勒大学国际法学系毕业,第二年完成克格勃的训练,两年后进入列宁格勒(现称圣彼得堡)情报机关机要部门。普京在该部门工作到1983年,随后到莫斯科的克格勃学校学习一年。1985至1990年,普京被克格勃派往东德德累斯顿工作。两德统一后,他被召回列宁格勒。1991年,普京辞去在克格勃的工作。

在社交平台 X上,拜登的说法同样引起不少网友质疑。

“所以他曾为克格勃工作?”

拜登称他“认识普京已有40多年”,美媒质疑:甚至在他还是克格勃特工时?

拜登的说法引发网友质疑

“他的谎话太离谱了”。

拜登称他“认识普京已有40多年”,美媒质疑:甚至在他还是克格勃特工时?

图为网友评论截图

“这两人确实是老交情了。1982年,拜登是中央情报局一名成员,负责掩护当时的克格勃人员普京。”

拜登称他“认识普京已有40多年”,美媒质疑:甚至在他还是克格勃特工时?

有网友调侃普京和拜登的关系

“在乔的辩护中,他回忆起自己在冷战时期曾作为中情局和克格勃秘密双重特工的时光。”

拜登称他“认识普京已有40多年”,美媒质疑:甚至在他还是克格勃特工时?

图为网友评论截图

据《纽约邮报》报道,拜登还在6日早些时候的言论中称,北约正被置于“二战以来最危险境地”,但他肯定美国和欧洲“不会屈服”。

美国官员5月30日证实,拜登已经有条件同意乌克兰用美国援助武器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先前,一些欧洲国家同样改变立场,同意“解禁”。乌克兰副总理伊琳娜·韦列修克6月3日说,乌克兰军队首次使用西方援助武器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摧毁俄军一套S-300型防空导弹系统。

普京5月28日警告,一些西方国家提议允许乌克兰使用外国援助武器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是在“玩火”,会引发“严重后果”。保加利亚总统鲁门·拉德夫6月3日表示,为防止俄乌冲突失控升级,西方国家曾有两条“红线”,一是把冲突的地理范围限制在乌克兰境内,二是防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俄罗斯直接发生武装冲突。然而,最近一些北约国家允许乌方使用外援武器打击俄罗斯腹地,以及一些国家有意正式向俄乌冲突最前线派遣军事顾问和教官,已经越过了上述“红线”。

延伸阅读

诺曼底登陆80周年:俄罗斯缺席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之下,包括连泽连斯基最终都在受邀名单之上,也就事实上很难让法国再安排邀请俄罗斯方面出席活动。

主笔|姜浩峰

法国方面似乎有多次反复——在诺曼底登陆8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一忽儿传出法方将不会邀请俄罗斯参与,一忽儿又传出法国方面将邀请俄罗斯与会。直至5月30日,尘埃落定——法国总统府对外宣布,“由于对乌克兰的战争”,俄罗斯最终未被邀请参加将于6月6日举行的诺曼底登陆80周年庆典。

6月6日出现在诺曼底纪念仪式现场的,包括美国总统乔·拜登、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等约20位“盟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其中当然还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参考消息转引法新社的报道提及爱丽舍宫阐述的不邀约俄罗斯与会的理由,不仅仅提及了俄之对乌发动战争,且还称“战争在最近几周愈演愈烈”,因此,邀请俄罗斯代表团是“不具备条件”的。

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上海俄罗斯中亚学会常务理事张耀分析:“在西方国家中,法国与美英对二战的总体看法还是略有不同的。二战结束以后,在法国,对苏联参战贡献的认识,总体上比英美要公允一些。这也是为何今年早些时候,法国仍在考虑是否邀约俄罗斯参加诺曼底登陆80周年纪念活动的原因。然而,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之下,包括连泽连斯基最终都在受邀名单之上,也就事实上很难让法国再安排邀请俄罗斯方面出席活动。”

1944年6月6日至7月24日发生的诺曼底登陆战役,至今80周年了。在西方视角,长期以来有人认为诺曼底登陆是二战的重大转折点。盟军因诺曼底登陆而改变了欧洲西线战局,也确实向柏林进军。然而,更要看到的是东线,1943年2月,苏联红军赢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由此开始向西推进。诺曼底登陆战役发起之时,正是苏联红军赢得乌克兰战役之际。1945年1月12日,苏联红军开始从波兰维斯瓦河推进至奥得河,亦即进入德国境内。最终,1945年5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在此之前,当年4月25日,美军与苏联红军在易北河会师。这无疑证明了当年美国与苏联是携手共同对抗法西斯德国的盟友。这段历史,不容抹杀!


2024年6月1日,人们在法国诺曼底一处海滩观看纪念诺曼底登陆80周年的烟花

邀不邀请,这是个问题

对于法国总统马克龙来说,在诺曼底登陆80周年之际,是否邀请俄罗斯方面出席,这是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自始至终都不提邀约俄罗斯,显然不仅仅是不尊重历史事实,更是不尊重法国的传统。

何所谓“法国的传统”?

按照法国媒体的报道,“克里姆林宫主人”在2004年与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一起参加了诺曼底登陆60周年庆典,在2014年应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的邀请参加了70周年庆典。回看21世纪以来的历史,尽管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梅德韦杰夫曾在2008年5月7日至2012年5月7日担任了一届俄罗斯联邦总统,但显然,2004年、2014年诺曼底登陆逢十纪念之时,“克里姆林宫主人”都是普京。

回看2004年,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尚处在表面上相当和谐的阶段。按照2021年6月普京在瑞士日内瓦会晤时,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的说法,自己当年曾向正担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提出,俄罗斯希望加入北约,但美国方面拒绝了。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去推算,当时是在2000年左右,而克林顿2001年就期满卸任了。普京是在1999年12月31日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后出任代总统,直至之后正式成为俄罗斯总统的,彼时刚对付完一桩弹劾案——1998年,处于第二任期的克林顿因为与白宫实习生莫妮卡·莱温斯基有染之丑闻爆发,加之谎言被揭穿,而被共和党方面启动弹劾程序。某种程度处于家事、国事焦头烂额状态的克林顿,看来是一口回绝了普京的请求。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假如体量巨大的俄罗斯加入北约,俄罗斯与欧洲的法国、德国等等进一步合作,则美国在欧洲的存在感会大大降低。俄罗斯与西欧的合作,是有可能令老欧洲重新崛起、成为与美国相抗衡且有可能胜出的势力的。到时候,北约必然不再是美国的北约,而成为包含俄罗斯在内的欧洲国家的北约。这是无论克林顿,还是他的后任小布什、奥巴马等都不愿意看到的。但在本世纪初那段岁月,美国方面仍然是希望拉拢俄罗斯的。譬如告知俄罗斯方面,其留在北约以外,起到的对地区和平的作用比加入北约更大云云。无论如何,俄罗斯也希望与西方搞好关系,特别是俄法关系,一度走得相当近。2011年,俄罗斯向法国订购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合同价值12亿欧元。

在张耀看来,在历史上,法国与俄罗斯之间本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譬如在帝俄时代,在莫斯科或者圣彼得堡的俄罗斯贵族互相之间对话,是说法语的。当年的俄罗斯人,以会说法语为荣,而只有下等人之间的对话才说俄语。这当然与法国当年的发展进程高于俄罗斯有关。相当于处于农奴制的俄罗斯慕强,希望通过改革让俄罗斯走上富强之路。但后来,由于克里米亚危机,使得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急转直下。这也导致法国不得不紧跟本阵营路线,比如撕毁与俄罗斯之间西北风两栖攻击舰的合同。这两艘西北风舰后来辗转卖给了埃及。2015年,一度传出法国答应为此赔付俄罗斯12亿欧元——从中不仅可见法国之爽约,更能看到,其实法国当时并不想完全与俄罗斯撕破脸。

尽管俄罗斯通过“公投入俄”的方式将克里米亚“纳入”俄罗斯联邦,可法国仍然希望通过斡旋来撮合俄乌和谈。2014年的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仪式之际,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理默克尔联合推动,请来俄罗斯总统普京、时任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会晤。由此形成了“诺曼底模式”。尽管随着俄乌冲突于2022年2月爆发,“诺曼底模式”似乎名实皆亡,但到了2024年初,法国方面仍冒出希望俄罗斯方面出席诺曼底登陆80周年之会的想法。在张耀看来,其中或许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今年7月26日至8月11日,第33届夏季奥运会将在法国巴黎举行。马克龙总统一直在呼吁“奥运休战”,尽管5月17日,泽连斯基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已经明确拒绝奥运休战——其称,“休战只会帮助俄罗斯调动部队和军备”,但倘若俄乌都有代表出席诺曼底登陆80周年纪念仪式,或许休战之事还有转圜余地!如今,法国方面在明确拜登、泽连斯基将出席纪念仪式之际,又明确俄罗斯不被邀请,则所谓2024年的俄乌“奥运休战”估计也无法实现……

“诺曼底模式”能否复活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丁纯教授告诉记者:“十年前,‘诺曼底模式’勉强缓和了克里米亚危机,维持住了俄乌之间八年左右的和平,不失为法德一次有意义的和平尝试。但显然,‘诺曼底模式’最终没有阻止俄乌冲突爆发。”

许多关心俄乌问题者至今仍记得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前夕,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都曾前往莫斯科,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则以分坐长桌两头的方式接待二位。当时的说法,明为疫情原因需要一定的社交距离,实为俄罗斯想要与法德保持距离,不愿意听法德的一些劝言。终究,如今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曾参加过的“诺曼底四方会谈”不复存在。

在丁纯教授看来,“诺曼底模式”之所以未能阻止俄乌冲突的爆发,在于其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虽然‘诺曼底模式’由法德发起,邀约了俄乌,但是其还是缺乏广泛的参与,也由于法德自身军事能力有限,无法搭建起对中东欧乃至整个欧洲有效的安全架构;另外,当事双方,乃至法德都更多地将“诺曼底模式”看成是一种停火的协议而非彻底解决的终结安排,因此没能防止俄乌冲突的爆发。


在诺曼底登陆80周年前夕,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德。图为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夫妇(左一、右一)接待马克龙夫妇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一度,法德希望加快“欧洲军”的组建步伐。2002年,欧盟宣布成立欧洲联盟军,统一协调欧盟联合军事行动,但常设兵力仅1000余人。到了2021年5月,法德等14个欧盟成员国首次提议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并着手草拟“战略指南”,寻求就建设联合军事力量问题达成一致。当年11月15日,欧盟各国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在布鲁塞尔就“战略指南”有关内容进行辩论,并宣布将于2022年3月敲定最终内容。在2022年到来之前,已经“脱欧”的英国方面,有人向路透社披露“一份从欧盟意外泄露的28页机密文件”。该文件显示,欧盟当时正考虑在2025年前组建一支5000人的快速反应部队,以干预各种危机,并摆脱对美国军事依赖。

实在蹊跷!在乌克兰方面硬刚俄罗斯,表示一定要加入北约、加入欧盟的情况下,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俄乌冲突当然有其历史经纬和现实因素。在丁纯看来,有一点不容忽视:“随着俄乌冲突爆发,欧洲加深了对美国的所谓安全依赖,也形成了反俄援乌的欧洲政治正确,法德两大国斡旋的空间很小,‘诺曼底模式’也就很难重现。”丁纯认为,未来,吸取“诺曼底模式”的经验教训,尊重欧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各国根本利益,才能有效实现长久的和平。

而张耀则告诉记者,哪怕“诺曼底模式”似乎已经“熄火”,可法国依然想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有所作为。“前不久,马克龙曾有一番独特言论。他说,法国将派兵进入乌克兰。其实我的理解,马克龙不是要派出法国部队到第一线帮助乌军对俄作战。他大抵是希望将法军部署到敖德萨等乌克兰西部城市——或者沿海城市,或者内陆城市,那意思就是要维持俄乌冲突不能‘越界’,也就是战事目前在乌东展开,未来俄军不得越过第聂伯河。”张耀认为,在俄乌冲突之下,法国其实是在显示自身对冲突的看法与美英对冲突的看法是有距离的。法国还希望由自身来促成停战,由此或可奠定法国未来的国际地位。

然而,目前来看,除了一味要求“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的西方一些势力,在俄乌问题上还有一些国家是具有影响力的。张耀说:“金砖国家中,诸如中国、印度、巴西甚至南非,都希望俄乌冲突能够和平解决,一些国家还付诸行动、进行斡旋。”《新民周刊》记者也观察到,诸如印尼即将任期届满的总统佐科也曾前往俄乌双方进行调停;2023年6月,南非、塞内加尔、赞比亚、科摩罗领导人,以及来自刚果(布)、乌干达和埃及的代表,组成非洲和平代表团,曾前往乌克兰、俄罗斯,进行斡旋。这些,都是国际社会希望俄乌冲突以和谈方式解决的呼声之体现。不过,张耀亦称,“目前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反正俄乌之间的战火尚未有停歇的迹象”。既如此,所谓的“诺曼底模式”之复活,暂时也是无从谈起的。

未来怎回首诺曼底的日夜

2023年7月3日,有媒体报道,法国最后一名参与诺曼底登陆战的老兵戈蒂埃去世,享年100岁。当时,马克龙称,法国国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戈蒂埃二战时效力的突击队,是“自由法国”中唯一一支于1944年6月6日登陆诺曼底的部队,当时超过半数队员在上岸时阵亡。戈蒂埃战后成为和平倡议者,以他在战时的经验为镜鉴。他去年在自己的百岁庆生会上表示:“你杀死另一方的人,但对方也有家庭和孩子,且从没对你做任何事。这是为了什么?这就是战争,而你是为了你的国家而战。”


6月3日,法国诺曼底地区多维尔,美国二战老兵抵达法国,准备出席诺曼底登陆80周年纪念活动

在诺曼底登陆战80周年之际,当地时间6月1日,一批美国二战老兵乘飞机抵达法国巴黎,准备前往诺曼底参加纪念活动。据报道,这批老兵中年纪最轻的96岁,年龄最大的107岁——几乎全都是坐着轮椅出行的。不能说老年人就一定失去活力。近日,100岁的美国二战老兵,参与过诺曼底登陆的哈罗德也启程前往诺曼底,在这里,他不仅将见到5年前给他颁发奖章的马克龙,还要与86岁的未婚妻珍妮前往诺曼底附近的卡朗唐莱马赖市,并于6月8日在一所始建于17世纪的教堂里举行婚礼,该市市长让-皮埃尔·洛诺届时将出席并主持婚礼。

问题在于——未来的人们如何看待二战时期这场重要战役,以及此后的各种世事变化,如何看待2024年俄乌冲突期间对诺曼底登陆80周年的纪念。“ 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西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前俄乌冲突的影响。西方目前普遍将俄罗斯视为安全威胁,有意忽视和降低俄罗斯和苏联的历史存在感。”丁纯告诉记者,“美欧历史文化相近、社会制度类似,也是紧密的经贸投资伙伴和安全盟友,这些美欧关系的基本框架目前看没有很大变化。但未来美欧关系还存在很多变数。政治上,如果特朗普上台,其可能对欧盟采取消极态度,并对欧洲的民粹主义产生激励,改变欧洲政治生态。经济上,美国的单边主义、和欧盟在数字等高科技领域的摩擦仍然存在,并可能由于特朗普上台放大。军事上,美国在俄乌冲突上的立场如果发生变化,也可能极大影响美欧关系。总之还要看美国大选结果和未来美国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及美欧协调的情况。”

当然,丁纯也看到另一方面:法德是欧盟前两大经济体,法德轴心一直是推进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力量甚至可以说是引擎,是推动欧洲内政外交政策的主要动力。“随着法德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俄乌冲突下中东欧国家话语权的上升,法德轴心呈现出一些嫌隙、乏力的现象。”丁纯说,“在诺曼底登陆80周年纪念活动开始之前,时隔24年,法国总统首次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马克龙的这次访问正是要努力维护和推进法德之间的共识,加强法德轴心的作用,进而继续推动欧洲战略自主。”欧洲战略自主之日,是否西方可以正视诺曼底的日夜之时呢……

本文标签: 拜登  普京  特工  中情局  北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