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供应提速有限:从400吨原料药到4亿片药片,至少要40天
记者 | 黄华
编辑 | 许悦
距离 “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药物”的新十条(全称为《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规定发布将满两周,许多人从“不能买”,到“买不到”——截至目前,布洛芬、美林、泰诺林等产品的市场供应依旧非常紧张。
作为重要的发热药品生产商,强生也在进近日再度回应旗下美林、泰诺等退烧产品在国内的供应问题。其表示,目前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的工厂已将产能提升至最高水平,并在亚太供应链网络中优先供给中国市场;公司也在推进优化生产设施等计划,以期进一步提高产能。
为了进一步缓解布洛芬在国内的供应紧张状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了紧急生产布洛芬的行列,如石四药集团和新华制药等等。
不过,药品扩产并不如大众想象那般“用机器压成片”即可,这些产品的稳定供应或许也还需一些时日。
资料图
长期需求平稳的布洛芬突发性需求暴涨
12月18日,港股上市公司石四药集团宣布,集团全资附属公司石家庄四药(全称“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于12月17日与国内某制药公司(委托方)签订合作意向书,被委托生产布洛芬缓释片及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委托生产量分别为每年10亿至25亿片及每年6500万袋。
石四药集团表示,该委托生产使用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人工硫磺及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原料药由委托方采购,费用由委托方承担;除原料药以外委托生产所需的辅料、包装材料、生产相关的各类费用及运输费用包含在双方约定的委托生产加工费中。
而在此前的12月16日,新华制药在回复问询时表示,目前市场对解热镇痛类药物需求增大,其中包括公司布洛芬原料药及制剂等,公司积极配合国家防疫政策有关要求,正在全力以赴组织市场急需的布洛芬片、维生素C片等药品生产。
石四药集团(下称“石四药”)和新华制药都属于国内医药工业水平靠前的厂家。其中,新华制药主营化学原料药和制剂,也是亚洲主要的解热镇痛类药物生产出口商,布洛芬系列产品是其主要产品之一。
石四药则和科伦药业、华润双鹤一起占据了国内大输液的七成市场。不过,除了拥有年生产能力30亿(支/瓶/袋)的注射剂产能,石四药也拥有各类剂型的化学制剂产品,例如,盐酸莫西沙星片、头孢地尼胶囊、头孢呋辛酯颗粒等等。截至发稿时,石四药和新华制药都未就布洛芬系列产品的生产安排作出回应。
知名医药工业企业的加入实则进一步凸显了国内目前对布洛芬产品的需求程度。
布洛芬在当前的关注度已经无可比拟。作为家庭药箱中常见药品,这种药品上一次“大火”恐怕还是电视广告盛行年代中的那句由赛车手念出来的广告词——“芬必得牌酚咖片”。这一解热镇痛类产品的原研公司是葛兰素史克(GSK),国内由其子公司中美天津史克制药生产。作为一款使用历史悠久、使用范围广泛的药品,国内已经有众多药企实现了对其的仿制。
据国家药监局官网,目前国产药品中,含片剂、胶囊剂、缓释胶囊剂、颗粒剂等在内,共有558条包含“布洛芬”的获批产品。同时,布洛芬早早被纳入了国家集采,时间是2020年8月。不过,虽然是知名品种,但直到最近的一两周,布洛芬在国内的用量都是一个相对平稳有限的状态。
据2020年8月第三批集采的首年约定采购量数据,国家拟采购布洛芬缓释控释剂型(0.3g)4.5亿片;拟采购另一个相关品种布洛芬颗粒剂(0.1g)2284万袋。
也就是,在以往状态,国内对布洛芬缓释片的需求预估是不到5亿片。但是,前述数据与当前石四药一家被委托的每年10亿至25亿片的布洛芬缓释片生产规模已经存在很大差距。而即使委托事项当前存在着由于疫情走势而生变的概率,其也说明了目前国内对于布洛芬的需求程度。当前,在各大电商平台和线下药房购买布洛芬也依旧很困难。
扩产并不容易
不过,就算有产能强势的生产企业紧急投入产品,药品的扩产和足量供应也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12月19日,某原料药企业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介绍,国内无论是原料药还是制剂的产量确实非常大,但其完成生产是需要时间的,比如,一个工厂生产400吨原料药需要1个月,随后把这400吨原料药卖给制药企业,预期它大概能产4亿片布洛芬片;但是制药企业生产也要时间,而4亿片的布洛芬片,就算是千万级别的产能,也至少要生产10天;累计算来,从400吨原料药到4亿片药片至少要40天,这是非常顺畅的状态,且不包括流通、零售等环节。
前述人士表示,目前由于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的大增,物流、人力等各方面存在困难,供给周期在变长。但反观需求端,国内现在一天消耗4亿片布洛芬片不是难事,“相当于前面企业忙了一个半月,国内一天就能消耗掉,根本追不上。”
并且,前述人士介绍,受集采和前几年国内疫情管理影响,感冒发热类产品制剂需求下降,连带原料药需求也下降;其中,原料药企业可以向出口外贸发力,试图打开销售,但背后的产能等安排也已发生变化;而制药企业方面,产品需求没那么大之后,公司会选择不再生产这类产品,这也是为何国内布洛芬批文很多但生产者没那么多的原因;并且,有批文的企业还面临批文到期后的延期问题,而现在,若是这些企业目前希望能生产相关产品,还需要花时间办理续签,而这也需要一定时间,“给个2到3个月,可能就能准备好些”。
另有制药企业员工解释,一条生产线,它确实可以通过调试或是延长生产时间的方式再提升产能,但具体提升的空间还是有限的,更有效的方式是新增产品线;手续上,新增生产线也不用再报批,只要是同批号的生产就是可以进行的,但是,新增产品线,就面临着更多的资源调配,最明显的就是要调配人力,但目前情况是,“自己员工都阳了不少”。
而在曾经的集采中,布洛芬产品就发生过断供事件,也体现出产能安排是一件需要从长计议的事情。具体而言,2020年8月,上海信谊天平药业、珠海润都制药、南京易亨制药以及华北制药在集采中中标布洛芬缓释胶囊剂型。2021年8月,华北制药成为了国内集采史上第一家因断供被罚的企业。
对于断供,华北制药的解释为,一方面是公司在主观上对扩产工作推进有怠慢;另一方面,公司客观上需按照国家相关规则对布洛芬缓控释制剂生产批量做变更申请,但该变更属于重大变更,注册申请需提供3-6个月的稳定性研究资料并上报。由此,导致扩产项目的申报及审评审批进程延长了6个月。以及,疫情原因也迫使华北制药的生产场区处于封闭状态,相关工作进一步受阻。
此外,除了扩产并不是像大众想象中的迅速之外,不同布洛芬系列产品的相关产品产能存在差距,个别剂型的生产周期会相对更长。在原料药产能方面,据华金证券研报统计,头部企业中,仅新华制药、亨迪药业两家公司的年产能分别能达到8000吨、3500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为了应对布洛芬的供应紧张,广东珠海在12月19日宣布,自12月20日起将持续供应拆零销售的退热药品,其中就包括布洛芬缓释胶囊,购买者需要实名登记且限制购买数量,以解燃眉之急。
延伸阅读:
退烧药多地缺货是如何发生的?布洛芬巨头发话:确保月底前产能翻番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一药难求”,抢购、缺货等词条屡上热搜。
在不少城市,面对市民的询问,“无”、“缺货”、“卖完了”是药店的常用词汇。
在互联网电商平台,限时抢购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热门产品,基本一上架秒被抢空。
2022年12月14日,上海,一家药店告知顾客:感冒药、退烧药都已售完。目前上海部分药店的常用感冒药、退烧药等销量大增,部分药品暂时缺货。
每天放量,医药电商平台到底有多少药品备货?一家不愿具名的医药电商平台向记者表示:“不敢提‘保供’,我们明白自己没有能力‘保供’,只能对外说缺货了,尽力补货。”
“我们一般从大的医药商业公司进货,12月9日起,各类产品缺货严重,现在已采购不到退烧药。”12月16日,一家互联网医院的采购员说。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我国是全球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占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一,而上述药品已经是成熟的仿制药品种,国内批文很多。以解热镇痛的布洛芬为例,按照国家药监局数据库,仅国产药品批文就达到558个,药品剂型包括胶囊、颗粒、片剂等多种剂型。
如此成熟的药品,为什么会面临缺货?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给出了各自解释。
多家原料药生产厂商在澎湃新闻记者的采访中,将原因归咎于消费者扎堆囤货。零售渠道的采购们则认为,短时间内爆发的需求以及上游产能不足是重要原因,制药厂们虽加足马力生产但也面临短时需求一旦过去,货可能砸手里的风险,于是有制药厂定出“铁律”:因为疫情加班生产的产品,原则上不准退货。
此外,地域分配不均,秋冬季本就是退烧感冒药销售旺季,药品被集中采购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在购药方面的感知。有药企人士直言:“确实太快了,如果能提前一到两个月给药企(准备),现在也不会这么被动。”
好消息是,从目前各地发布的信息来看,政府发放药品也已经进入日程安排。
2022年12月16日,长沙,在老百姓大药房物流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搬运药品。人民视觉 图
医疗平台采购员:药品销售不是“拎箱现金去药厂堵人”能解决的事情
一天忙得只吃一顿饭,高烧39度也没舍得用一套新冠抗原试剂的某医药企业采购员林黎向记者感慨,最近的退烧药、抗原试剂采购太难了。“不管是不是新冠阳性,反正已经发烧了,把这盒新冠试剂盒留给需要的人吧,我自己明白能采购进来有多难。”
在林黎看来,相较于退烧药,新冠试剂盒的采购还好,生产企业多,公司在全国各地有自己的员工,哪里有货,当地同事马上到现场负责控货,总部协调走流程打款,但药品不行,药品有药品的销售流程,这不是“拎箱现金去药厂堵人”能解决的事情。
“这一周多来,我们没从医药流通公司那里拿到过你说的美林、泰诺林,有人说上游药品涨价,其实药品在各个省有中标价,不会高于中标价,或者高于该药品的最高限价。”林黎说,个人倒卖药品的情况有,但并不是目前缺货的主要原因,国家对药品监管较严,即便有人倒卖,他手上的货也是从正规渠道流出来的。
为何缺货?药品生产企业和医药流通公司给林黎的答复是生产企业产能不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各环节预案不足,工人陆续新冠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厂。”林黎进一步补充道。
另一家有线上零售渠道业务的采购员王文杰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布洛芬等明星药品几乎采购不到,各家在渠道上有一些替代药,比如一些有解热镇痛功效的处方药,会不间断地放出一些货,但量不大。
“首先,政府部门会有采购或管控,这就占了很大一部分量,其次四类药(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的厂家很多,但厂家本身产能有限,在政策放开之前,它可能一年的产量也就一两百万,现在大家都在囤药,让工厂短时间把产能提升到之前一年的量这很难做到。”在王文杰看来,各种因素层层交错,导致了缺货。“你能想象吗?有时候你好不容易找到货了,但物流停了。”
据悉,12月以来,多地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居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药房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需要实名登记信息。
随之而来,退烧药需求激增,即便有上市连锁药店表态会加强备货与门店配送,满足消费者需求,但现实依然是“药难购”。
2022年12月10日,海口,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整个车间开足马力赶制订单。人民视觉 图
制药厂:最近需求量几乎相当于过去一年
“最近销售报上来的需求量,几乎相当于过去一年的需求量,而一年的量要在两三个月内完成,这是很(大)的工作量。”先声药业总经理陈为功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及药厂扩产顾虑,“我们知道市场缺货,但其实并不清楚到底缺多少,从供应链向上游传递,每一层都可能放大实际需求量。”
陈为功向澎湃新闻记者提起“牛鞭效应”,即随着供应链向上游传递,需求量被不断放大。为此,药厂也需要谨慎考虑增产数量。
而且,药厂扩产并不容易。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企业对药物产品扩产有时并不能自主决定,需向监管机构申报,业内人士称其为“变更控制”,但这一“变更”到底是由企业自己决定,还是需要向监管机构申报,需要一套质量管理系统来判断。目前,部分药企将“变更控制”限制在自主决定的范围,比如增加排班、升级设备。
以先声药业为例,过去一周,该公司的排班由一天一班增加至一天两班,24小时不间断工作,同时进行设备升级。相应的,该公司旗下咳喘宁口服液的产量实现翻倍,每天产量可满足十多万人使用。
采取类似策略的还有贵州百灵,此前该公司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实行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生产。目前,该公司苗药“咳速停糖浆”产能翻番,达到35万瓶/天。
增加排班也并非最优解。陈为功告诉记者,以前药厂会尽力避免安排夜班,但在面临药物短缺的情况下,药企还是要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同时,尽力增加产能、保障供应。
除此之外,在陈为功看来,扩产也面临一定风险。比如,此次药物短缺属于突发情况,扩产可能导致药物囤积。此外,升级的设备是否会闲置,也成为公司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而一旦下定决心扩产,企业还需要考虑增产数量。
当药厂按照销售报上来的需求量开始增产,为规避风险,只能向销售公司立规矩。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同样告诉记者,其公司选择向销售人员和销售公司表明,“因为疫情加班生产的产品,原则上不准退货。”
提及扩大产能,布洛芬缓释胶囊的生产厂商润都股份(002923)方面人士也向澎湃新闻记者打了个比方,“药物的生产流程较为严格,和食品加工不同,要达到做药的环境标准才可以做,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买回锅碗瓢盆就可以直接做了。”
润都股份并没有公开其布洛芬的具体产能,12月8日,其在投资者平台称,布洛芬缓释胶囊为公司主要制剂产品之一。截至2022年9月30日,本年度公司产品布洛芬缓释胶囊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合并报表口径)的比例约为7.74%。
除了上述扩产顾虑外,也有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退烧药相关产品批文虽多,但这类仿制药的毛利率并不高,加上每家企业对于产品管线的布局有不同考虑,因此,也并非每家拥有批文的药企平时都生产,临时投产并非易事。
有原料药厂商订单排到1月
制药厂的上游,是原料药企业,目前原料药是否充足是产业链任何一个环节,包括消费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据悉,解热镇痛类药物主要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钠等品种,其中布洛芬、扑热息痛、阿司匹林使用广泛,且被列入《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
据证券时报报道,我国是全球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占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一,下游的制剂生产商也很多。华金证券在研报中统计,全球生产布洛芬原料药的大企业有新华制药(000756)、亨迪药业(301211)、巴斯夫,每年产能分别为8000吨、3500吨、3000吨。
扑热息痛方面,国联证券引用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09-2018年间,我国扑热息痛产量基本稳定在8万-10万吨水平,16年我国扑热息痛产量为8.74万吨,约占全球的总产量的53%,对应对氨基苯酚需求约7.5万吨。
来源:国联证券
那1吨布洛芬原料药可以生产多少布洛芬制剂?
从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2-2027年版化学原料药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来看,有生产布洛芬制剂的企业人士表示,目前布洛芬制剂的常见规格是0.3g,或者0.4g。以0.3g规格而言,1吨布洛芬原料药可以生产333.33万粒布洛芬制剂。
年产如此体量的原料药,消费者为何买不到药?
在采访中,国内布洛芬龙头企业新华制药、布洛芬原药生产商亨迪药业(301211)、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原料生产商丰原药业(000153)等公司,无一例外均将原因均归咎于消费者“囤货”,造成市场缺口大,而企业需要时间度过生产周期及铺货运输过程。
新华制药证代表示,订单已经排到明年1月,确实有一部分(订单)可能存在政府调拨,但产能上来后,除了政府调拨相应区域外,全国各地都发。“公司在努力发挥产能,车间也在加班加点。”新华制药方面说。
据新华制药官网,12月15日,华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军表示,集中全力支持新华制药头拱地,往前冲,扩大产能保市场供应,确保12月底前实现布洛芬等重点药品产能翻番。
亨迪药业则表示,扩产也来不及,“不是说今天决定扩产,明天产能就提高。”亨迪药业方面人士说。
12月6日,亨迪药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公开表示,布洛芬原料药的产能为3500吨/年。今年年初,亨迪药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待年产“5000吨布洛芬原料药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产能8500吨。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原料生产商丰原药业证代向记者透露,“区域性地存在短货现象,一下子把库存掏空了,安排生产、增加产量要有一个过程。(排订单)也需要根据销售情况而定,(短货)可能也就这一周、两周的情况。”
同制药厂的顾虑类似,原料药企业也担心扩产带来的风险:一旦整体市场的生产销售恢复正常,终端需求降低,药物可能会囤积在公司手中。此外,原料药企业生产的部分产品属于化工原料药,对环保要求很高,扩产等一系列审批要求都很严格。“要理性(扩产),不能盲目。一方面我们要保证市场,市场供应虚的时候,加紧原材料采购、加点产能,市场一开始走下坡,产能释放就要放缓,不能盲目地再开足马力生产。”丰原药业证代说,在保障现在供应的情况下,会逐步适当地增加一些产能。
丰原药业此前在投资者互通平台称,子公司利康制药扑热息痛目前产量约年产5000吨,目前该产品生产经营正常,对外市场销售价格没有较大变化。值得关注的是,丰原药业表示,扑热息痛并非公司的主打药品,在业务中的占比并不大,对公司的影响有限。
多家药企选择增产:药物生产完检验过程需5至7天
虽面临风险,但在当下,多个药企选择增加产能,除上述新华制药、先声药业等企业外,强生方面也表示推进优化生产设施等计划。
12月16日,针对强生旗下美林、泰诺等退烧产品在国内局部地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强生方面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时刻关注目前疫情防控现状,并积极响应政府和医院号召,全力支持当前医药物资保障工作。目前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的工厂已将产能提升至最高水平,并在亚太供应链网络中优先供给中国市场。我们也在积极推进优化生产设施等计划,以期进一步提高产能。”
同日,东北制药生产的2元一板的对乙酰氨基酚片(扑热息痛)火上微博热搜。东北制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已加班加点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治疗发烧感冒的药,并在药店平价销售。
恒瑞医药此前也曾表示,“对于公众当前对这类药品的需求增长,我们十分理解,也会全力满足。目前公司正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扩大产能,多措并举扩产保供稳价。”
药企纷纷增大产能,为何市场上药物仍然紧缺?
陈为功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药物生产完成后,需要经过公司内部的检验和测试,达到技术要求后才能销售,大多数口服类药物的检验过程需要5至7天。此时,这批药物处于“控制状态”,公司会先将每日的产量,报给当地药监局、工信厅以及公司内部销售系统。
“我们再忙、消费者再急,也只能在可能的范围内加快速度,(检验)程序还是要走,以确保药品质量。”陈为功说。
对于此次药物短缺的原因,陈为功认为,主要是因为形成了“挤兑效应”,整个供应链没有反应过来。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秋冬季本就是感冒退烧药的销售旺季。
澎湃新闻记者整理发现,“快克”牌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和“小快克”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的生产企业金石亚药(300434)在其12月16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因为感冒多发于冬春季节,因此快克系列产品销售旺季为一、四季度。二、三季度为销售淡季,生产计划少,闲置产能较多。目前随着疫情政策放开,公司逐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实施生产计划,以应对疫情新阶段的挑战。
“为全力保障产品供应,公司相关生产线已开启满负荷生产模式。截至目前,各项生产运营均正常推进。此生产状态持续至何时,要视后期疫情发展情况而定。产品市场供应方面,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公司产品在部分终端存在断货情况。”金石亚药表示。
华润三九(000999)、珍宝岛(603567)、康恩贝(600572)等公司也提及,接下来几个月或四季度产品端向好趋势。比如,华润三九在其披露的11月14日-11月1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也透露,四季度感冒发病率相对较高,规模较大。目前来看订单情况不错,销售趋势良好。
药物紧缺何时能缓解?个人囤积售药是否违法?
陈为功认为,缺货是临时性的。“中国是制药大国,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原料药的产能非常充足,具备全球供应能力。企业一旦适应疫情新常态,产能开足,供应会很快赶上。”
先声药业(02096.HK)相关负责人也曾介绍,公司制药基地紧急召开防疫药品保供专题会,加快防疫药品的生产储备和供应。“现公司已做好元旦、春节加班加点,进行抗疫产品的生产准备,确保产量充足、质量领先,全力保障市场供应。”
新华制药证代表示,新华制药的产品从12月15日开始就已成倍地产出,生产之后药物需经过检验程序,质量口出具检验报告后,才能往外发货。“公司正在调整生产线,加大生产量。前期公司产量不是那么大,但现在已经都调整好了,陆陆续续都在出(货)。”
林黎则认为,缺货的情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希望媒体能多引导大家理性购药,科学用药,不要盲目跟风。另外,我们也希望监管部门能加大力度管理药品流向,现在出处(生产企业)这块是管起来了,那各经销商把货销到了哪些终端,这些终端又销给了哪些个人,如果整个流程全部实时监管起来,那没人能囤货居奇了。目前管是管的,但很多数据是后补的,这就是个漏洞。”林黎说。
据悉,12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涉疫物资价格违法案例,其中天津某药房涉嫌捆绑销售哄抬价格被罚50万元;北京某药房哄抬连花清瘟胶囊价格,进销差价率高达538%,被罚款30万元。
此外,在社交平台,有一些私人渠道的退烧药在高价售卖,一瓶美林叫价上千元。
对于上述行为,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田磊律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物价、牟取暴利,构成犯罪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对于以囤积居奇、转手倒卖等方式,层层加码,哄抬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的价格,扰乱市场秩序的,应当根据囤积、倒卖的数量、次数、加价比例和获利情况等,综合认定“违法所得数额较大”和“其他严重情节”,依法严惩。
“个人卖家在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前提下,贩卖退烧药品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为个人使用而组织团购并不违法,为了牟利而组织团购或进行采购的,也属于违法行为。”田磊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从事药品批发活动,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从事药品零售活动,应当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经营药品。
多地已开始发放药品
另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社交平台,曾出现“异地网购药品攻略”,消费者将跑腿软件的定位修改到广西、西藏、新疆等地,再通过快递的方式就能抢购中小城市药店的布洛芬、美林、泰诺林等退烧药品。这一行为在网络上引发众怒,当地网友痛斥这种行为会导致本地不会使用快递电商的老人和孩子无药可买。
对于采购们普遍反映的“政府采购走了大半”,陈为功表示,各地政府也有自己的难处,可以理解。“当政府看到当地药物短缺的现象,不急也不太可能。政府会希望本土企业关注本土的情况,一般会以协商的形式完成药品的供应。”陈为功说。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也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一二线城市抢购退烧药与资源错配有关系,“要看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做核酸时有能力,配药也应该有能力。”
据媒体报道,12月17日,江苏苏州姑苏区将部分不再使用的核酸采样点改造成了“发热诊疗站”,提供“一站式”就医服务。目前苏州全市范围内设有1035个发热诊疗站,发热诊疗站将随着发热患者人数增加梯次增加。
此外,从目前各地发布的信息来看,政府发放药品也已经进入日程安排。江苏常州以及南京、安徽合肥、湖北武汉、福建福州等地近期陆续发放“健康包”,帮助群众抗击疫情。
12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谈及新冠肺炎治疗药品生产保障方面的工作时表示,总体看,我国新冠治疗药物产能能够满足患者用药需求。随着近期患者人数增加,用药需求激增,部分地方、部分品种出现了紧缺。工信部正千方百计推动企业迅速稳产达产,扩能扩产,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引导合理有序精准投放,努力缓解买药难的问题。
12月18日,林黎向澎湃新闻记者反馈,其已采购到少量美林。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林黎,王文杰为化名)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生活百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baike#shb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