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第一!菲律宾香蕉对华出口锐减

社会热点2024-06-07 11:06:28佚名

不再是第一!菲律宾香蕉对华出口锐减

本报记者 倪 浩

中国市场上的菲律宾香蕉正在减少。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前4个月,菲律宾向中国出口的香蕉在数量上减少1/3,从而把多年来一直把持的中国最大香蕉进口来源国的位置拱手让给越南。


中国市场上的菲律宾香蕉正在减少(资料图)

数据显示,1—4月,中国累计进口香蕉72.98万吨,金额为3.6亿美元。其中自菲律宾进口14.77万吨,占总进口的20%。相比之下,越南香蕉后来居上,前4个月共向中国出口35.45万吨。这意味着,前4个月中国进口的香蕉约有一半来自越南,昔日出口大户菲律宾的香蕉市场份额正在被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以及南美洲的厄瓜多尔蚕食。

此外,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统计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中国自菲律宾进口的香蕉只有0.8亿美元,同比下降43.7%,与去年同期相比几近腰斩。整体上,前4个月中国从菲律宾进口的水果为1.9亿美元,同比也大幅下降20%。

越南工贸部在解释越南香蕉出口中国超越菲律宾时说,因为天气原因,菲律宾今年以来的香蕉产量出现下降,导致价格偏高。而同期越南香蕉采摘期延后,出口高峰一直持续到4月份。该部认为,虽然菲律宾香蕉口感在中国市场备受推崇,但较低的产量与偏高的价格与品质正在提高的越南香蕉形成了对比,因此中国消费者正在消费更多从越南和柬埔寨进口的香蕉。中国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信息平台也认为,由于2022—2023年早春蕉行情较好,中国香蕉主要进口来源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等纷纷扩大规模种植,今年1—4月大量集中上市,从而冲击了菲律宾香蕉的出口。

多年来,菲律宾香蕉一直在数量上占据着中国进口香蕉的霸主地位。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9年是菲律宾香蕉向中国出口的高峰期,年出口量超过100万吨。一直到2022年和2023年,菲律宾香蕉仍占据年度第一的位置,但领先优势被越南香蕉不断追赶和缩小,并在今年前4个月被越南大幅超越。

气候以及价格等原因外,地缘政治因素也是菲律宾香蕉出口中国减少的原因。采访中,北京一家水果国际贸易公司相关负责人薛经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菲律宾频繁挑衅导致中菲南海问题不断升温,中国消费者中有相当部分人群不愿再购买菲律宾香蕉。由于担心供过于求,发生滞销,这位负责人选择减少对菲律宾香蕉的进口。他告诉记者,以他多年的销售经验来看,地缘政治关系确实会对相关国家间的经贸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譬如,中国与澳大利亚关系陷入低谷时,澳大利亚水果在中国市场上也随之遇冷。


业内人士表示,地缘政治关系确实会对相关国家间的经贸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图为中菲国旗资料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香蕉、菠萝等水果在中菲间的贸易量比较大,是两国农业合作非常重要的标志性产品。“菲律宾香蕉出口中国的波动也契合了中菲两国间地缘关系的变化,不管哪个国家,消费者肯定都愿意购买对自己友好国家的产品,中国也不例外。”许利平认为,香蕉进出口的增减是国际贸易的一种表现,但实际上更反映了民众对另一个国家的信任度。

“据我接触的菲律宾商界的反馈,他们担心中菲关系的恶化会影响菲律宾的营商环境,进而影响与中国的贸易。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也不符合菲律宾民众的利益。”许利平说,“菲律宾当局采取极端、非建设性的态度来处理对华关系,导致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市场失去信任,最终会被证明是得不偿失的。”

延伸阅读

菲总统在"香会"批中国言辞激烈,上演"气到说不出话"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家世煊赫,从小生长在“深宫”之中,长期受到他的母亲伊梅尔达、长姐艾美和妻子丽莎的深刻影响,当选菲总统后也任用一些妻子的亲戚担任要职。在菲律宾民众及外界看来,“愤怒”不是小马科斯的固有人设,亦非其所长。

然而,在不久前结束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以下简称“香会”)上,小马科斯却在主旨演讲环节大大秀了一把“愤怒外交”。他在不点名批评中国时言辞激烈、语调高亢,称菲律宾不会放弃任何一寸土地,不会向任何国家屈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撂了硬话”之后,小马科斯还表现出“气到说不出话”的神情,故意停顿了五秒左右,期间数次开口欲言,却又因在“气头上”而克制未言。这番表现得到了西方媒体的重点报道,正如菲律宾驻美大使罗穆尔德兹(小马科斯的亲戚)所称,小马科斯现在是西方追捧的政治明星。他在涉南海问题上的表态以及所作所为,不仅满足了美国加紧遏华打压的战略需求,还能为美国及其盟伴提供“情绪价值”,从内而外都表现出对西方的政治迎合。



5月31日,小马科斯在新加坡“香会”上发表演说 图源:欧新社

本届“香会”期间,与小马科斯的“愤怒”“相映成趣”的,是同样应邀发表主旨演讲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愤怒”,后者对一些国家不参加瑞士主办的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表示“不满”。乌克兰危机延宕至今,不仅没有给欧洲民众带来安全感,反而因冲突不断升级、局势不断紧张而加剧了地缘冲突乃至核战争的风险。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泽连斯基此时的“愤怒”恰好展示了小马科斯“愤怒”的可能前景,也就是当美国及其盟伴操弄地缘政治紧张时,地区国家最好保持中心地位和包容性,并在战略上争取更大的自主性,从而尽可能地减少爆发热战的风险。否则,小马科斯的“愤怒”,只能是把整个区域带入到更加危险的境地之中

事实上,尽管有南海问题、半岛核问题等棘手难题,但冷战后亚太地区保持了总体的稳定,和平是有保障的。正如新加坡学者马凯硕所言,东盟主导的一系列机制尽管在一体化程度上低于欧盟,有时还被说成是“清谈馆”,但其发挥了真正切实的作用,让东盟掌握了战略自主,让区域获得了一个较长时间段的和平。从事后看,这种“东盟道路”更切合东南亚地区的实际,更符合亚太各国的需求,效果比生搬硬套欧盟模式乃至美国盟友模式好得多。

尽管如此,美国及其一些盟伴无视东南亚多年来形成的传统和习惯,仍继续在亚太地区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企图建立亚太版“小北约”,把亚太各国拉回到阵营对抗的时代。小马科斯的“愤怒”,就是这种美式思维方式的“本土化表达”,将美国的意图“包装翻译”后传达给了东南亚其他国家。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香会”发言中列举了很多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军事安全领域实施所谓“印太战略”的举措,以证明“美国不会离开亚太”并鼓吹美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的这番表态,似乎正是小马科斯的“愤怒”要予以重点配合和达成的目标。这从侧面再次说明,当美国对影响所有东南亚国家和东盟整体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以菲律宾为中介,利用“愤怒”情绪“感染和动员”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方式,更为美国所倚重。

小马科斯用“愤怒”很好地满足了美国对其角色的期望,下阶段美国也势必对其多加“酬谢”,进一步拉紧美菲关系,搅乱南海局势。面对美菲持续推高紧张局势的战略意图,地区国家冷静、及时、正确应对至关重要,坚守住东盟的初心,珍视大部分国家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切莫被小马科斯的“愤怒”绑架乃至带偏了方向,更不要给阵营对抗提供任何复活的理由和借口。



当地时间5月31日中午,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于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举行会谈

作者丨刘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