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高温下,印度大选今日结束:至少19名选举官员被热死

社会热点2024-06-01 20:16:09未知

极端高温下,印度大选今日结束:至少19名选举官员被热死

历时44天,分阶段式投票的印度大选于当地时间6月1日进入尾声。据悉,这场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选举”的大选有近10亿选民参与,从4月19日开始到6月1日结束,最终结果将于三天后揭晓。

多方分析及民调结果均显示,在本届印度大选的竞逐中,现任总理莫迪带领的印度人民党及其盟友将获得胜利,而莫迪也将实现连任。“今天(1日)是投票的最后阶段,希望大家都去投票。”莫迪在社交平台发文呼吁。


印度选民排队投票

然而,伴随着印度选民排队投票的,是“极其炎热”的高温天气。据悉,该国首都新德里的气温在5月29日录得52.9℃的历史最高值。在印度东部,最高气温也一度升至49.9℃。印度官员5月31日表示,高温天气已导致至少33人死亡,其中包括多名值守的选举官员。

相关数据显示,印度东部的比哈尔邦已有14人因高温天气死亡,其中有10人是值班的选举官员。而在该国人口密集的北方邦,有至少9名选举官员在5月31日死亡。“他们被送来医院时体温都非常高,可能是中暑。我们目前还在治疗23名被热倒在岗位上的选举官员。”北方邦一家医院的院长卡马尔说道。

据报道,这些负责选举值班的官员通常需要整天站岗,且很多时候都在户外工作。


5月29日,印度一名男子为脸部泼水降温

除了印度,包括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国、菲律宾、缅甸、越南等在内的南亚及东南亚国家此前也迎来了“创纪录”的高温天气。(此前报道:创纪录!亚洲多国气温已破40℃,世界气象组织:亚洲气温升高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

不过有报道指出,尽管人为因素引发的气候变化加剧影响了数亿印度人的生活,但无论是该国的执政党还是反对党,在竞选过程中都很少会谈论到气候变化的相关话题。

“气候变化对印度人的生活产生了明显影响,但这一问题并未成为此次大选的重要议题。”多次撰写联合国气候报告的作者安贾尔·普拉卡什说。

红星新闻记者 黎谨睿 综合新华社(记者 伍岳)

此前报道

印度马拉松式选举开锣,73岁的莫迪没有对手

4月19日,印度大选,即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第18届选举第一阶段投票举行。这场长达约一个半月的马拉松式选举将决定印度未来五年的方向。外界普遍认为,现年73岁的莫迪将会赢得选举,开始其第三个总理任期。不过外界担心,在莫迪治下,印度放弃“不结盟”政策,迅速倒向美国“印太战略”,恐对地区局势产生进一步影响。

印度马拉松式选举开锣

莫迪胜选或板上钉钉

根据安排,选举将分为七个阶段,至6月1日结束。印度大选不仅耗时极长,耗费也是极大。2019年印度大选花费86亿美元,印度媒体研究中心预测今年这一数字将大幅提高到至少144亿美元。



4月18日,印度拉贾斯坦邦比卡内尔,选举工作人员在第一阶段选举前检查投票站的电子投票机 图源:路透社

印度议会实行两院制,分为联邦院(议会上院)和人民院(议会下院)。人民院选举每5年举行一次,在人民院选举中赢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有权组建内阁。今年印度大选的竞逐主要在印度人民党(印人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和以印度国民大会党为首的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之间展开。

需要指出的是,印度选举也采取了一些适应国情的新方法。例如,由于四分之一的国民是文盲,选举委员会给每个政党分配“吊扇、梳子和芒果”等常见物品作为标志加以区分。据印度报业托拉斯通讯社报道,印度选举委员会表示,截至新德里时间下午5点,议会选举的投票率接近60%。

印度民调机构“益普索—印度快巴”(Ipsos IndiaBus)今年3月发布的民调显示,莫迪支持率高达75%。如果莫迪在这次大选中获胜,他也将成为继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之后,第二位三度连任的印度领导人。

印度舆论普遍认为,莫迪三度出任总理“几乎不可避免”,只是胜多胜少问题。印人党竞选团队甚至乐观预计,印人党单党可望斩获人民院370席,超过修宪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门槛。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对深圳卫视直新闻分析认为,整体而言莫迪和印人党有很大的优势,因为现在民意的支持率大概在75%左右,这一支持率相当难得的。这次大选印人党获胜或许不是一个悬念,但是印人党赢的席位可能不会那么多,未必能够达到像印人党自己所夸张地说要拿到370席,甚至拿到400席。



4月17日,印度特里普拉邦,莫迪在竞选集会上摆pose 图源:路透社

印人党为何获得高支持率?

印度媒体认为,莫迪获得支持的最大“招牌”是发展经济。一个明显的数字是,他刚上台的2014年,印度的经济位列全球第十,但去年,印度已经前进五名至全球第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印度将在2026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标准普尔认为,印度或最早将于2030年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不过,印度报业托拉斯认为,莫迪的“印度制造”创造了大量财富,但目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十分突出。2022年至2023年,印度最富有1%人口的收入和财富份额分别增至22.6%和40.1%,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由于普通民众获得感不强,直接导致今年2月,印度北部大批农民驾驶拖拉机向首都新德里挺进,发起抗议并演变成暴力冲突。

此外,“印度制造”对印度的工业化改造也不如预期,该国制造业在2022年的GDP占比仅为13%,甚至比2015年的16%还下降了3个百分点。此外,莫迪的治理带有明显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特征,虽然获得了占该国超80%的印度教徒的支持,但撕裂了社会。

这一思路还对印度外交产生负面影响。去年,印度裔锡克教领袖、加拿大人尼贾尔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刺杀,引发加拿大的强烈不满,两国互相驱逐多达三分之二的外交官。

林民旺对深圳卫视直新闻分析说,莫迪如果再次当选了,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让印度的政治里头注入了更多的宗教主义色彩,实际上这会影响印度整个民主政治体制。正如印度有些学者分析的,这次的印度大选是最后一次的大选,意思是,如果这次印度大选,莫迪及印人党拿了370席以上,在议会当中占了2/3以上的席位的话,印人党的优势就会从制度上面巩固了,也就是意味着以后的反对党想要反对就很难了。

印度放弃“不结盟”

然后呢?

另一方面,借助美国的“印太”战略,印度放弃“不结盟”的传统外交政策,快速倒向美国,这也让印度成为发达国家眼中的“香饽饽”。印度不仅从美国大举采购先进武器,发展与日本的军事联系,还加大参与美国主导的联合军演的力度,企图通过美日印澳“四边安全机制”染指南海。而对于中国,则在边界问题、经济合作问题等方面不断挑衅,不断打压中国IT产业在该国的投资。

新加坡《联合早报》分析指,莫迪如果这次能连任,大概率会延续其外交政策。莫迪2014年上台后,从印度原本做“平衡性力量”的谨慎外交逐渐偏离,开始强调“印度主导”的进取型外交。

值得警惕的是,莫迪在选举前夕主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再次提及中印边界问题。他形容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旷日长久”,又称印度和中国之间稳定与和平的关系,不仅对中印两国,而且对整个地区都很重要。作为莫迪政府的外交“操盘手”,印度外长苏杰生在其新书《婆罗多为什么重要》中专章论述“对华相处之道”,以及在多个国际场合提及中印关系时指责中国,同时又宣称希望转圜对华关系。

对此,中国外交部近期回应表示,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边界问题不是中印关系的全部,应当将其放在中印关系的适当位置加以妥善管控。

发言人毛宁指出,当前,中印正通过外交军事渠道,就解决边境局势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双边关系,坚持增进互信,坚持对话合作,坚持妥处分歧,推动两国关系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向前发展。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