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社会热点

美国硅谷银行倒闭,美联储“保大局”的牺牲品 | 新京报快评

时间: 2023-03-11 18:21:44

美国硅谷银行倒闭,美联储“保大局”的牺牲品 | 新京报快评


硅谷银行倒闭很难不引发一些恐慌,其大概率也不是今年唯一倒闭的美国银行。


资料图。美国硅谷银行。图/IC photo

| 缪因知‍‍‍

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加州的硅谷银行宣布破产。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已经被任命为接管人。

存款保险制度是美国首创的一种制度,指由公营机构出面为银行的储户兜底,以保护他们的权益、并减少公众恐慌。

按照目前的规定,硅谷银行的个人储户的存款金额在25万美元以下的都是有保障的。即使硅谷银行颗粒无存,FDIC也将就此额度对每个人完全予以赔付。类似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也已经建立。

那么,硅谷银行为什么会垮台呢?这起被外界视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最严重的银行破产事件,会不会成为一次新的“雷曼危机”?

顾名思义,硅谷银行位于美国的科技中心硅谷,也曾经为 Facebook、twitter等诸多初创期的科技企业提供过融资。其在2022年年底资产超过2000亿美元,储蓄规模超过1700亿美元,实力不小。对照我国2020年的数据,这个资产规模相当于在我国排名二十多名的银行。

金融是一种信心的游戏,商业银行又是一种最容易由于客户“信心动摇”而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我们在银行的存款属于银行的负债。银行的资产是它们放出的贷款和购买的资产。银行赚钱就是靠赚净息差,即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入必须高于存款利息支出,同时能覆盖贷款和投资上的损失。

然而,这个“赚差价”也没那么容易,时时面临“短存长贷”“三个盖子管不住四个坛子”的风险。



美国硅谷银行(SVB)倒闭

一方面,储户有权随时撤资、要求银行返还存款。另一方面,银行却不能随时要求自己的借款人提前还钱。银行持有债券型资产时,也必须耐心等待债券到期才能拿钱,或者只能以折价提前抛售债券。

故而,银行不怕储户要钱,却怕大家一起来取钱,即挤兑。这就像没法既让大家都加入春运,又保证人人有票。存款保险制度的初衷,也正是为了降低中小储户着急拿回钱的冲动。

硅谷银行之所以遭遇了挤兑,背后有一般性的原因,如经济不算很景气,导致存款增长乏力、贷款质量也受影响等。但最根本的是硅谷银行一半的资产投在了美国国债等长期债券,这部分资产出现了“惊天变局”。

以一年期国债收益率(利率)为例,2021年10月前长期不足0.1%,但随后呈线性上涨,现在已经达到5%。国债收益率提高,背后有复杂的原因,包括货币增发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试图通过增加利息来控制通货膨胀等。但这对硅谷银行这样的国债持有者却是个大麻烦。

一方面,不少投资者会选择购买安全性更高、当前收益率也更高的国债,而非存款到银行。另一方面,当储户要求提款时,银行只能通过变卖持有的国债等流动性资产来筹钱。

而硅谷银行早年购买的未到期国债债券收益率,低于现在的国债收益率。这相当于市面流行50寸电视时,你在甩卖15寸的电视。硅谷银行的国债资产本来捏着不卖就已经贬值严重,现在跳楼价也换不回太多现钱。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硅谷银行的母公司SVB Financial是上市公司。其有法律义务披露核心子公司的资产状况,将自己的窘境广而告之。该公司一度想通过增发股票来筹资自救,却由于自己堪忧的状况被市场聚焦而成为率先破防者。



SVB首席执行官格雷格·贝克尔

总而言之,硅谷银行的失败,有自身经营无能的原因,比如其不积极放贷、而是想躺平收国债利息的战略失败,净息差收窄等。但不能不令众人关切的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巨手在这其中的作用,以及对其他银行的潜在影响。

升降利率是各国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之一,即便是“暴力拉压”也自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考量在内。怎奈,现代经济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综合体,美联储“保大局”的操作之余,就有硅谷银行这样的机构掉下了车,成为牺牲品。

数据揭示,还有约10家美国银行的净息差不如硅谷银行。硅谷银行倒闭作为一个显眼的事件,也很难不引发一些恐慌。其大概率不是今年唯一倒闭的美国银行。

不过,如今的局面和2008年有所不同。2008年次贷危机的根源是美国民主党强推“居者有其屋”的政治操作,导致的基础贷款质量大面积下降,是一个大社会泡沫破灭的连锁反应。

目前,绝大部分美国商业银行、特别是摩根大通等巨头的资产质量结构还是比硅谷银行强。他们资产和融资来源更加多样,也经历过了诸多压力测试等来自监管者的训练,能为储户提供相当的信心。宏观调控部门也会增加防止出现银行倒闭潮的政策考量。

由此观之,作为美联储“保大局”的牺牲品,硅谷银行的倒闭不会成为新的“雷曼危机”,美国银行业中短期内也应该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但此次破产事件引发的一些业内恐慌情绪,以及事件对科技公司和风险投资行业的影响,仍值得关注。

撰稿 / 缪因知(金融法学者)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吴兴发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生活百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baike#shb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