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鲁郑:中国怎么可能被遏制!美国早晚得回到现实丨慢点·访谈
海报图
中美高层上周在维也纳重启对话,这是“飞艇事件”造成外交僵局之后,双方首次“坦诚、深入、实质性”的交流,让外界对中美关系“止跌企稳”充满期待。
但其实,中美之间最近几年来,这样的起起伏伏已经很多次。特别是拜登政府似乎已形成惯例,刚与中国谈好合作,中美气氛稍有缓和,不出一个月便要炮制新的冲突,如窜访台湾、干涉中国内政、出台反华法案、签署对台军售等,让中美关系再次降温。
拜登政府一边想与中国对话,一边却不断出手各种打压,这种“翻烧饼”套路,症结在哪?
旅居法国、研究地缘政治问题多年的宋鲁郑教授,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高级主笔万霞采访时分析指出:美国从未遇到中国这样的对手,因此美国到现在还是不知道,怎么去和中国打交道。
而中美关系反反复复最大的症结在于:美方一直有心病,认为中美在国家战略安全上有冲突。
实际上,中美关系在90年代苏联解体后,就有根本的改变。因为双方作为战略盟友的因素不存在了,美国就把我们当做一个潜在的威胁,而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双方竞争不断激化。
到特朗普上台后,经济就不是“压舱石”了,“斗而不破”的阶段也结束了,因为经济之上还有更高的国家战略安全。
那是不是中美未来就没办法携手合作了呢?也不是。
美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国家,一旦美国意识到中国不可遏制,和中国合作的利益大于遏制,它就会转而合作。美国今天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仍然认为凭借自己的这些手段,是能够遏制中国的。
这种认知并不是孤立的。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日前刊文说,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最近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重振美国经济领导地位》的演讲,预示着美国战略和经济思维的深刻转变。然而,倘若美国政策制定者和专家不能正视现实,并应对其影响,这个国家有一天可能像法国王室一样,醒来时发现,愤怒的公民正在上房揭瓦……
以下为访谈纪要:
当地时间2023年5月10日至11日,王毅同沙利文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会晤。图源:外交部网站
万霞:中美之间打破僵局。据新华社的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5月10日至1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举行超过8个小时的会晤。舆论都在关注,这是不是中美关系止跌回稳的信号。但其实,中美之间最近几年来,这样的起起伏伏已经很多次。特别是拜登政府似乎已形成惯例,刚与中国谈好,中美气氛稍有缓和,不出一个月便要炮制新的事件,如窜访台湾、干涉中国内政、出台反华法案、签署对台军售等,让中美关系再次降温。这是怎么回事?
宋鲁郑:第一,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中国这样的国家或者对手。比如苏联这样的对手双方没有共同利益,只有对抗。但中国不同,和美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所以美国既认为中国是挑战者,但也和中国有巨大的共同利益。这使得美国不得不提出来既要合作、竞争也要对抗。但在政策执行上就很难界定,导致相互矛盾的现象经常发生。
第二,中美关系确实相当脆弱,缺乏互信。一个小事也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飞艇事件”。法国媒体就讲,如果是澳大利亚的气球飘到美国,就完全不会是问题。
第三则和美国的政治体制有关。美国三权分立,自行其事,特别是如果由不同政党掌握的时候,甚至会互相拆台。个人利益凌驾政党利益,政党利益超过国家利益。比如佩洛西2022年窜访台湾,总统拜登并不赞成,但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佩洛西要历史定位,虽然双方是同党,但仍然一意孤行。
今年三月倒闭的美国硅谷银行。图源:央视新闻
万霞:最近股神巴菲特居然也谈到中美关系,认为“脱钩”是愚蠢的,他又说,美国经济“极盛时期”即将结束,银行倒闭、债务违约的忧虑已到了危险的地步。拜登政府的内外交困是不是他急于对话的原因,是有求于中国吗?
宋鲁郑:首先,去年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时,双方恢复会谈和对话就是目的和成果之一。只不过被后来的“飞艇事件”打断,但并不意味着美国的目的发生变化。
其次,这几个月以来,美国的内政外交都出现了不利的变化。比如三个银行接连倒闭,金融风险大增。同时物价仍然高位运行。外部则是俄乌冲突持续一年多成为僵局,短时间内看不到出路。在这个时候拜登又宣布竞选连任,无论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还是化解俄乌冲突,都需要中国。
第三,拜登还是一个有全球视野的领导人,也愿意解决全球挑战,比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粮食短缺等。而这些都需要中国合作。当然这些问题如果取得进展,也是外交政绩,有利于他国内的竞选。
第四,美国对“飞艇事件”的过度反应是由于内政压力。拜登政府十分明白是自己处理得不合适。所以他也有意愿主动进行弥补。
中国、沙特、伊朗发表三方联合声明:沙伊恢复外交关系。图源:外交部网站
万霞:我们注意到,中国早已超越中美缠斗的格局,突破美国霸权的垄断,而且取得成效,不仅促成沙特与伊朗和解,巴西等国又同意使用人民币结算交易,中亚峰会更即将召开。同时,还稳住了中欧经贸关系,展现了中国对俄乌冲突“劝和促谈”的努力。这么看起来,就像下一盘围棋,避开纠结,另辟全新的战局。这是不是意味着,中美战略博弈进入新的阶段?
宋鲁郑:我认为今天的中美博弈已经进入新阶段。党的二十大及全国两会之后,中国走出疫情,新一届政府成立。这使得中国可以全力以赴应对美国的挑战。从目前看,主要特点是不正面冲突,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削弱对方力量为主。
比如斡旋沙特、伊朗冲突、与拉美国家洪都拉斯建交、和拉美国家巴西重新恢复良好合作关系----巴西也公开反对美国的俄乌政策、法国等欧洲国家元首相继访问中国,特别是法国总统马克龙结束访华时发出不做美国附庸、欧洲不应卷入台海冲突的重磅声明。
这四个领域都有一个共性,都是美国传统势力范围或者主导的区域。中国在这一区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意味着美国影响力的下降,并会在全球产生示范效应。
美国总统拜登2022年8月9日在白宫签署《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法新社)
万霞:我在深圳经常会遇到一些搞芯片等高科技行业的朋友,他们对美国的高科技围堵有很切身的感受,他们会很气愤,同时担心中国能不能赢得这场国力之战。中美到底谁能赢得未来?
宋鲁郑:中国这样规模的大国怎么可能被外部力量遏制?美国早晚有一天会明白两个事实。一是中国不可能被遏制。二是中国是一个和平发展和追求互利的国家。当美国明白时就会转而与中国合作。历史上看,美国是一个理性和非常现实的国家。它可以抛弃越南、抛弃阿富汗政府,而且是抛弃给了塔利班。一旦美国意识到中国不可遏制,和中国合作的利益大于遏制,它就会转而合作。美国今天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仍然认为凭借自己的这些手段是能够达到遏制中国目的的。
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如果被中国超越,除了我们发展得好,肯定是它自己内部出了问题,而绝不会是中国的责任。相反中国的成功会给美国以压力和启发,有助于它的发展。
作者丨万霞,深圳卫视直新闻《慢点·观察》高级主笔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生活百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baike#shb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