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社会热点

什么情况!乌克兰也要从赫尔松撤人

时间: 2022-11-21 16:03:52

什么情况!乌克兰也要从赫尔松撤人

俄军撤出赫尔松市之后,乌军迅速接过整个城市的管理权。但在仅仅一周多之后,乌克兰方面表示,也要开始从赫尔松市撤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报道截图

据路透社报道,乌克兰副总理韦列舒克1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乌克兰将在不久后展开自愿性撤离民众的行动,为想要离开南部城市赫尔松及周边地区的民众提供协助。

她说,当地一些民众,包括年长者,以及受到俄罗斯炮击行动影响的人士,表明希望能离开赫尔松和另一座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的周边地区。

报道称,乌克兰政府已为撤离民众的行动做了必要的准备工作,并强调疏散行动属于自愿性质,官方目前并没有谈到展开强制撤离行动。乌克兰将负责处理自愿疏散民众的交通安排。

赫尔松地区是俄乌交战最激烈的地区之一,自开战以来,已经经历了几轮大规模的民众撤离。

在今年七八月份,乌克兰宣布要在赫尔松地区发起猛烈攻击之前,就呼吁当地民众尽可能地撤离这一地区。

而从10月开始,俄罗斯方面觉得这一地区的战事不妙,也开始撤离民众。11月10日,俄军也撤出赫尔松市。



资料图

现在,轮到乌克兰方面进行第三轮民众撤离工作,这是为什么?

西方媒体把这归咎于俄罗斯的破坏导致的当地民众生活困难。

美国媒体报道说,在乌方宣布撤离民众的同一天,两枚导弹击中了赫尔松的一个燃料库。这是自一周多前俄罗斯撤离以来,该市首次有燃料储存设施遭到袭击。

乌克兰前内务部副部长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段短视频,显然显示周六赫尔松发生强烈爆炸后浓烟滚滚。他写道:“俄罗斯继续每天的恐怖活动。”。

乌克兰政府还指责俄罗斯军队在本月早些时候撤退之前摧毁了赫尔松的关键基础设施,“他们甚至偷走了消防车和救护车”。

俄罗斯媒体则把此归咎为乌克兰方面的无能。

“赫尔松政府表示,乌克兰当局使这座城市陷入人道主义灾难”,俄《报纸报》20日报道称,根据目击者的说法,赫尔松市没有电、水、暖气和天然气,食物和药品也短缺。

报道称,11月初,俄罗斯方面组织11.5万人从第聂伯河右岸撤离,国防部长绍伊古同意向左岸转移部队,并且沿着第聂伯河组织新的防线。

还有俄媒报道说,在乌克兰军人抵达赫尔松市之后,当地民众家中的水电消失了。现在,人们被迫排起长队领取生活用水,并在严格分配的时间内用街头发电机为手机充电。



报道截图

从乌克兰和俄罗斯双方的描述来看,赫尔松市已经是一座被战争严重摧残的城市,普通市民在那里的基本生活已经变得非常困难。

然而可能还有更糟糕的事情。

“乌克兰居民撤离赫尔松市不是好兆头”,有俄媒20日报道称,所谓撤离,不过是为了集中“过滤”那些没有撤走的亲俄民众。此前,有媒体拍摄到了支持俄罗斯的赫尔松居民被绑在柱子上的照片。



支持俄罗斯的赫尔松居民被绑在柱子上 网络图片

俄“ren.tv”网站称,俄军从赫尔松的离开时间很短,但“基辅控制的恐怖分子”正试图在那里清算更多亲俄民众,并试图掩盖自己的罪行。根据各种渠道,乌克兰安全局的员工挨家挨户寻找“叛徒”,即实际上所有在俄罗斯统治下和平生活的人们。

与此同时,乌方也指责俄军在赫尔松市“屠杀居民”。

乌通社20日报道称,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在哈尔科夫、顿涅茨克和赫尔松地区的被占领土上发现了700多具尸体,近90% 是平民。

乌总检察长安德里·科斯汀在全国电视讲话中宣布了这一消息。而内政部长丹尼斯·莫纳斯提尔斯基17日表示,执法人员在赫尔松地区发现了63名遭受酷刑者的尸体。在该地区曾被俄占领的领土上,更多被害者的尸体被挖掘出来。

比过滤、清算“亲俄”“亲乌”居民更危险的是,卡霍夫卡水电站的大坝会不会被炸掉。

俄新社20日报道乌方撤离赫尔松市居民时介绍背景说,如果乌克兰的不断炮击影响卡霍夫卡水电站的大坝,那么将带来洪水的风险。正如联合部队指挥官苏罗维金所说的那样,赫尔松的局势对和平居民的生命变得危险。

这就是战争。

延伸阅读

俄乌对外发布两条重磅消息 双方都打不动了?

“过去一周,俄军没有对乌克兰发动巡航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攻击”“俄总统签署法令允许外国人在俄军服役”,14日,俄乌对外发布的两条重磅消息引发高度关注,这两条信息对外传递出哪些信息呢?老刘认为,两条信息综合在一起来看给人一种感觉,俄乌在这场兵力与后勤的消耗战之中都疲态尽显。





网站截图

美国“动力”网站“战区”频道14日披露了一条非常劲爆的消息:过去一周,俄军没有使用巡航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进行打击。

这一说法源自乌克兰空军发言人尤里·伊格纳特。

乌克兰空军发言人周一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面临供应短缺问题的俄罗斯在过去一周内没有发射任何巡航导弹,也没有使用伊朗研制的“见证者-136 ”无人机对乌克兰的电力基础设施发动攻击。尤里·伊格纳特称,这种暂停是“有条件的安静”。

“显然,敌人不能一直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因为这些导弹武器短缺。这一问题也适用于‘伊斯坎德尔’和Kh-555Kh-101导弹以及‘口径’巡航导弹。”

伊格纳特说,上个月,俄罗斯人只发射了15枚“口径”导弹,“这意味着这些导弹存在短缺问题,他们无法快速大规模制造。”

至于“火箭弹袭击等方面的暂停,我认为敌人正在积聚力量,因为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他们无法承受不断袭击我们的后果,”伊格纳特说,可以将这一情况与赫尔松方向的某些战况联系起来。在南方,敌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保护该地区的部队,以便重新集结和重新部署。

但俄军真的是因为库存问题而暂缓了对乌克兰的打击吗?

就在乌克兰空军发言人的表态之后,俄军15日进行了一系列空袭行动。据俄《消息报》15日报道,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包括基辅,当天都发出空袭警报。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尼古拉耶夫、敖德萨、波尔塔瓦、苏梅和哈尔科夫地区以及乌政府控制的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地区也发出了防空警报。

乌空军发言人描述的俄军导弹短缺与乌克兰国防情报局局长布达诺夫少将上个月告诉乌克兰《真理报》的内容相吻合。

布达诺夫当时告诉乌克兰媒体,俄军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剩余约13%,“口径”-PL、“口径”-NK导弹剩余约43%,Kh-101和Kh-555导弹剩余约45%。

库存低于30%通常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已经进入了消耗储备库存的阶段。由于缺乏导弹、效率和准确性低下,他们被迫大规模使用伊朗生产的无人机。”

老刘认为,无论是乌空军发言人还是乌克兰军方的情报机构负责人都很难精准掌握俄军精确打击弹药的具体库存,以及在俄乌冲突战场上的日常消耗量。上述乌方提到的俄军导弹库存的比例,数字越具体可信度就越低,就更让人觉得是信息战的一部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俄军也确实进入到精确制导弹药库存需要精打细算的阶段,即便每天对乌基础设施发动十几枚巡航导弹的打击,那每月也需要数百枚巡航导弹,这个规模对于俄军工生产能力以及俄军相关预算是巨大的考验。

老刘认为,俄军经过之前一段对自杀式无人机的高强度使用,目前可能在相关无人机的库存方面确实存在短缺问题。

除了导弹与自杀式无人机的库存,俄罗斯可能对于影响作战持续性的另一个要素的渴求更加迫切。

据俄塔社15日报道,当地时间1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对俄罗斯武装力量服役相关政策进行修改。该法令修订了俄总统1999年9月16日批准的《兵役程序条例》。



资料图

老刘认为,这一法令所带来的影响非常巨大。

因为根据新的总统令,拥有外国国籍或无国籍人士将被允许在俄罗斯武装部队中服役。其中只有很少的一些特例:与俄罗斯公民的情况一样,不允许与已被定罪、正在接受调查或有未消除犯罪记录的外国人签订服役合同,也不允许在刑期结束前与因吸毒而受到行政处罚的外国人签订服役合同。

以前,拥有双重或多重国籍的俄罗斯人和外国人是没有机会加入俄军的,这一新法令无疑大大拓宽了俄罗斯的潜在兵员。

老刘查阅资料发现,其实,今年9月24日,俄总统普京就签署关于签了服役合同的外国公民可通过简化程序加入俄罗斯国籍的法律。也就是说,在对乌特别军事行动进行数月之后,外国公民就可以通过加入俄军服役实现入籍俄罗斯。但当时要求的服役合同至少为5年。

而新的法规带来的变化是,服役合同缩短至至少为1年,其中6个月必须在战区服役,时限满足后他们可以选择加入俄罗斯国籍,如果在6个月内发生了受伤等意外事件,不会影响他们获得俄罗斯国籍的权利。

对于签署服役合同不少于1年的外国公民,他们可以直接申请俄罗斯国籍,无需提供永久居留证以及不需要连续在俄罗斯境内生活5年。

上述优惠条件从侧面体现出俄军目前对于扩大兵员的巨大需求。

俄罗斯《观点报》15日报道称,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安德烈·克拉索夫表示,俄罗斯公布的新法令首先将受到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公民的欢迎,这将大大增加俄罗斯武装部队的规模。他说,这项法令可能引起中亚国家居民的兴趣。他称,即使是波罗的海国家的居民,也可能有相当多的人希望利用这项法令开放的新条件来到俄罗斯,但这些国家的当局仇视俄罗斯的政策会阻止他们这样做。



当地时间11月11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军向第聂伯河左岸转移完毕

俄罗斯军事专家戈里格利·米哈伊洛夫表示,从这些国家来俄罗斯工作的年轻移民会对在俄罗斯军队服役的机会感兴趣。他们主要动机是待遇,每月20万卢布的收入对这些国家的移民来说很有吸引力

从上述两条信息来看,俄军在兵员、精确制导弹药以及自杀式无人机等高消耗武器方面存在相当大的缺口,而相应的问题乌克兰方面也存在,甚至会更加严峻,虽然西方国家不断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援助,但在旷日持久的高强度作战中,高精度武器以及弹药的损耗是非常巨大的。

因此,老刘认为,凛冬已至,俄乌双方都有必要好好思考一下接下来这场仗该怎么打,因为这种烈度的战争消耗,俄乌都没法一直硬撑下去。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生活百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baike#shb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