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故居景点介绍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琼州府城朱桔里海宅塘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金花村)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以为政清廉、刚直不阿著称于世,被后人誉为“海青天”、“南包公”。海瑞清正廉洁形象早已为清官的代名词。
海瑞4岁丧父,在母亲谢氏的教导下,少年时便树立了“读圣贤书,干国家事”的人生大志。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36岁的海瑞参加乡试,以一篇《治黎策》对答,成为举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及嘉靖三十二年(1553),海瑞先后两次赴京会试,都名落孙山。这使他逐渐看清了科举取士的种种弊端,也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不一定非要经过科举考试寻求出路,他毅然听从吏部“谒选”,赴福建延平府任南平县学教谕。由于海瑞在南平教谕任上治学严谨,表现突出,四年后,也就是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被巡抚监司交章论荐,任命为浙江严州府淳安县知县。在任内,他力矫时弊,肃清吏治;推行清丈、均瑶;裁革冗员、冗役、冗费,励精图治,使地区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深得百姓爱戴,被称为“爱民如子”的“海青天”。因他在淳安政德斐然,口碑极好,大明王朝晋升他为浙江嘉兴府通判,但由于严嵩党羽胡宗宪等从中作梗,被取消任命,“调简僻用”。
嘉靖四十二年(1563),海瑞转任江西兴国县知县。他到任后,针对兴国地瘠民贫等状况,制定了“兴国八议”,为百姓们办了不少好事、实事。
嘉靖四十三年(1564),海瑞因治理兴国有功,升任户部云南司尊主事。到任后,他看到此时的大明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衰落,也深为嘉靖皇帝忽朝失政,宠信方士所担忧,于是备棺冒死上疏,这就是闻名天下、声震朝野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海瑞这个奏疏,指诉朝政得失,言天下人所不敢言,因此得罪了皇帝,被罢官入狱。
海瑞骂皇帝,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尤其在封建皇权至上的时代,就更显得难能可贵,这正是海瑞刚直不阿、不畏强权的精神所在。几百年来,百姓怀念他,史家颂扬他,其根本原因也就在于此。
嘉靖皇帝死后,海瑞获释复职。隆庆三年(1569),他升任应天巡抚。任内兴利除弊,整顿吏治,平反冤狱,推行以工代赈之法,主持疏浚了吴淞江、白茆河,“活饥民十三万,垦江河两岸熟田40万亩”。此外,海瑞针对江南官户多,优免户多,转嫁赋役和土地兼并严重等现象,积极推行“一条鞭法”,大力推行土地清丈等政策,但这些作法却严重地触犯了江南大地主们的切身利益,变革也必然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这些人联合起来指责他、诬陷他,致使隆庆皇帝罢免了海瑞应天巡的职务,令其回籍候听调用。
海瑞在故乡一呆就是16年。居家期间,海瑞不因失去昔日的权力而消沉,他虽身居孤悬的海岛,却仍心系国事,经常指导地方官员为官之道,指点政令得失,大力推动地方清丈土地、修筑水利、发展生产。
隆庆六年(1572),朱载垕皇帝病逝,万历皇帝继位后于万历十三年(1585),起用已72岁高龄的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后升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海瑞不顾年事已高,仍以肃清吏治、反对贪污为已任,颁布了《禁革积弊告示》,严禁侵用里甲、摊派物品、勒索钱银等,受到贪官污吏的抵制。海瑞深感大明王朝这部机器已是百孔千疮,加上年迈体弱,使七次上疏,乞归故里,颐度残年,朝廷不允。
万历十五年(1587)十月,海瑞病重,不久卒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任上,享年74岁。赠太子少保、谥忠介。
海瑞故居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红城湖路67号,1992年在其原址基础上按照原故居的结构布局重建,2002年增建海瑞故居广场。故居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3300多平方米,由前堂、正堂、后堂、书斋、花厅、书僮间、杂物间、厨房等单体建筑组成。前堂面阔三间11.8米,进深二间6.85米,抬梁结构,单檐硬山式筒板布瓦项;正堂面阔三间11.8米,进深二间8.44米,前檐插廊1.76米,抬梁单檐硬山式筒板布瓦顶,内置玻璃钢铸成的“海瑞像”,高1.6米,底座高0.7米;神龛下有木匾,正中阴刻“孝忠”两字。后堂面阔三间13.5米,进深两间9米,抬梁结构,单檐硬山式筒板布瓦顶,前堂与正堂之间立有《重修海瑞故居记》石碑。花厅面阔三间9.1米,进深一间4.25米,抬梁结构,单檐硬山式筒板布瓦顶,书斋也只有面阔三间9米,进深一间6.6米,前檐插廊1.6米,抬梁结构,单檐硬山式筒板布瓦顶。花厅与书斋间有一长8.8米,宽2.5米的走廊,内侧置海瑞书法石碑5块。正堂西边有面阔16.6米的书僮、杂物、厨房三间4.6米,采用抬梁组合结构,单檐硬山式筒板布瓦顶。书僮间旁边还有后人用明代海瑞故居留下的石雕井口砌成的石水井,井口为圆形,直径86厘米,高35厘米,厚6厘米,井深至水面为1.9米。1998年11月,海瑞故居被批准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字国开,自号刚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实干家,世称“海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