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沙坡尾介绍(厦门沙坡尾简介)
厦门沙坡尾介绍
沙坡尾,是老厦门人耳熟能详的地名。它不仅是储存老厦门人关于渔港文化记忆的宝库,是来厦游客必定会打卡的网红街区,更是一个充满惊喜的如梦之境。
“出世”与“入世”之美
沿着避风坞的木栈道缓缓前行,带着微微湿气的风轻拂脸颊,捎来一丝大海特有的鲜甜味儿。
渔船轻轻摇晃着,五彩的船影倒映于水中,混合着天上的云影和岸边的花影,共同构成了好看的图案。偶有白鹭掠水而过,轻鸣几声,悠然自得,让人不由神思飘飞,恍惚间有种“出世”之感。
可当你收回思绪,回头再望时,你却能看见墙上缤纷的搞怪涂鸦,看到各种二次元文创商品,年轻人的笑声回荡其间,释放着无限活力。
沙坡尾的魅力其实正在于它的这种“多面性”。“出世”与“入世”交替,新潮文化与古老记忆融合,沙坡尾丰富的层次与肌理让人惊喜不断,宛如一场繁华美梦,让人沉醉其中,不舍离去。
其实,与沙坡尾今日的繁华同样吸引人的,是沙坡尾的华丽蜕变。翻开尘封的历史,踏入沙坡尾的旧梦,你会发现一个有别于今日的沙坡尾。
图源:图虫创意-1586992443210072075
转变,由玉沙坡到工业区
旧时的厦门港乃是如新月般的弧形海湾,因此处海沙细腻如金,故有“玉沙坡”之美称。沙坡尾正是这美丽新月的末端,亦是一处绝佳的避风港。
明末清初郑成功曾在沙坡尾附近的演武池屯兵操练,并从朝宗宫恭请三尊妈祖圣像登船护航,开启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英雄之路。陪伴郑成功收复宝岛的这三尊妈祖像,后来被供奉于台南正统鹿耳门圣母庙,成为两岸渡口缘分的见证。
明代曾实施禁海,独郑氏家族凭借海上武力,开展对外贸易,偏居一隅的厦门港因此成为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当时的沙坡尾,没有林立的商铺,亦没有漂亮的木栈道,只有那被岁月洗礼过的石板路,那每日进出的渔船,还有那一群淳朴的渔民。他们起早贪黑,在起伏的海浪上讨生活,期盼着用满载而归的渔船,来报答日日在渡口为他们祈祷祝福的家人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沙坡尾的岸上还陆续出现了许多手工业,有造船的、打铁的、染汁的……俨然是一个小有规模的渔业服务供应网。倘若不是后来日军侵扰,或许沙坡尾的渔业还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解放后的沙坡尾在一片凋零破败中整装前行,它跟随着新中国的步伐前行,不仅恢复了渔业的繁荣,还成为厦门市三大工业区之一,发电厂、水产品加工厂、机电造船厂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里,沙坡尾也因此成为承载厦门港口城市工业文明记忆的重要所在。
时代的风云变幻无常,90年代,沙坡尾的命运再次迎来了改变。寸土寸金的厦门本岛不再适合传统工业发展,工厂的搬迁成为定局。
自90年代中期开始,近海渔业资源枯竭导致的捕捞量急剧下降,昔日繁盛的渔港也逐渐走向了没落。2003年新建的演武大桥遮挡了沙坡尾避风坞的入口,大型渔船无法驶入,渔业相关产业也相继搬迁,沙坡尾的转型势在必行。
2015年,思明区政府、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了《关于厦港沙坡尾避风坞封闭管理》的公告,引导渔民退渔上岸转产,沙坡尾的渔业发展终于画下了休止符。
图源:图虫创意-1242800301041516565
新生,迸发出创意的花火
重归沉寂的沙坡尾宛如蒙尘的明珠,世人所见的皆是那被海风侵蚀的破旧厂房、飘着鱼腥味的脏乱街道,但智慧的厦门人却窥见了那破败之下珍贵的历史与涌动的情感,以回春之妙手,重塑着沙坡尾的繁华美梦。他们在保存沙坡尾街区文化价值的同时对物质空间进行合理开发,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地域文脉,将沙坡尾打造成一个全新的文化创意港。
“海国巨观,连贯东西,玉沙挹注,万象生聚”,青年流行文化如春风,让原本充满包容精神的沙坡尾焕发出新的活力——起吊机原址的斜坡做成滑板场、冷冻库改造成演奏空间,机器平台改为小型演讲台……年轻有趣的思维不断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越来越多的文艺青年来到此处,他们或是乐此不疲地弹唱着小众歌曲,或是商谈着实验戏剧,或是贩卖着亲手制作的美食,或是分享着奇趣的人生经历……他们和沙坡尾一起,对外界宣扬着自己的与众不同,彰显着自己的无限魅力。
这种鲜活可爱的气息自是被敏锐的商户们所捕捉,创意酒吧、咖啡馆、蛋糕店、手作店等沿街开起,游客纷至沓来,热闹非凡。文艺的气息飘散其中,如梦似幻,让置身其中者为之着迷。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生活百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baike#shb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