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旅游攻略

天津天后宫历史由来(天津天后宫的历史)

时间: 2022-07-06 06:49:31

天津天后宫历史由来(天津天后宫的历史)

  天津天后宫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妈祖庙之一,也是天津最古老的建筑群,成为天津文化的发祥地和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之语家喻户晓,反映了天后宫早于天津设卫建城一百多年的事实,揭示出妈祖文化与天津的深厚渊源。作为妈祖第一官庙,天津天后宫的影响力辐射南北,延及内陆省份,它与福建湄洲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并列为我国三大妈祖庙。

  天后娘娘最初是人。她姓林名默,是福建莆田县一渔家女子,生于北宋建国的建隆元年(960年),卒于雍熙四年(987年),只活了27岁。据1936年徐肇琼《天津皇会考》引《天后本传》及《天后传》说,林默生而神异,幼而聪颖,擅游泳,能乘席渡海,勇敢侠义,能为人治病,救助海上遇险船只,被众人尊称为“通元灵女”、“龙女”、“神女”。她死后还屡次显灵。海舟危难,有祷必应。洋中风雨晦瞑,夜黑如墨,每于樯端见神灯示祜,因而成为人们敬仰膜拜的护航女神。地方官多次褒奏,朝廷多次晋封。宋代封之为顺济夫人,元代封为天妃,清代封为天后,并且很早就在天津及东南沿海各地修庙供奉。

  天津天后官建立迄今660多年,一直香火很盛。船户来往必定祀祷,远近百姓多来祈福,热闹极了。有古人的诗可证。元代张翥有首诗《代祀天妃角次直沽作》描写了拜祷天后盛况:“晓日三汉口,连樯集万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使臣三奠毕,喜色满宫袍。”元代朝廷封了天妃,又派官员代祀,可见上层人士对天后娘娘的尊重。来祭祷的人中更多的是船户,清人汪沆《津门杂事诗》有“天后宫前舶贾船,相呼郎罢祷神筵”的诗句。清人蒋诗《沽河杂吟》有“刘家巷里如云舶,部祷灵慈天后宫”的诗句。

  他们描写的都是江海船工祭祀天后的热闹情景。农民也来给天后娘娘进香。孟韫徽《津门杂咏》说:“三月村庄农事忙,忙中一事更难忘,携儿结伴舟车载,好向娘娘庙进香。”可见农民来进香时也是成群结队。清人崔旭《津门百吟》有首诗对祀奉天后的情形带有总结性:“飞翻海上著朱衣,天后加封古所稀。六百年来垂庙飨,海津元代祀天妃。”这首诗算是概括了600多年来从朝廷到民间敬奉天后的历史。

  天津天后宫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6年),并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重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改称天后宫。天后宫最初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并举行酬神演出的场所,后来,天后宫两侧的街道形成商业集市和年货市场,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宝诞之日,天后宫都会举行天津皇会,会上会表演龙灯、高跷和旱船等民俗艺术。198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对天津天后宫进行居民动迁、文物修缮和博物馆建设,对天津天后宫内的海神天后妈祖、王灵官和四大金刚等神像进行复原。1986年元旦,天津天后宫经过重建重新对外开放。天津民俗博物馆将天津天后宫内的配殿辟为民俗展品陈列室。

  

  (图虫网ID:946578871905288276)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生活百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baike#shbk.net